第920章 鎮海

劉國縉暗暗心驚,和裕升在草原上的實力人所皆知,但沒有人想到居然已經到這種地步。他當然不會認為王發祥說的全是事實,當有誇大之處,不過既然敢這麽說,自是也有相當恐怖的實力了。

這麽說來,張瀚的實力恐不在東虜之下,若汪文言此次惹出事情來,令得和裕升真的造反,恐怕將來不好收場。

不過轉念一想,自己在東林黨內只算外圍,遠夠不上核心地位,汪文言向來眼高於頂,壓根不將自己放在眼裏,和裕升不管有多強的實力,自有汪文言去頭頂,吹皺一池春水,關自己屁事?

倒是今日賣了一個不小的人情給和裕升,這倒是所得非小。

“不過請老大人放心,”王發祥又道:“只要他們從商業上著手,在商言商,不管是什麽樣的手段,我們和裕升都一定會接著。”

從劉府出來後,王發祥第一時間折回自己所在的情報點,然後將今日之事寫成節略,用最高密級的封套封了,交代人以六百裏加急的速度送往李莊和青城,估計明日就能到李莊,後日至青城,至於軍司怎麽處理,張瀚會做什麽決斷,那就不是王發祥能隨決揣度的了。

……

“前方便是鎮海港,拿下此港,此戰便贏了一半了!”

俞咨臯胡須和頭發皆是白了一半,已經是一個標準的老將形象。

鳳翅盔,銀色的山文甲,大紅披風,描金繪彩的巴掌寬的牛皮革帶,長長的黑色皮靴,一切都鄣顯著主人不同凡俗的高級武官的身份。

俞家原本就是將門世家,又出了俞大猷這個傳奇式的人物……俞大猷少年習武,曾經以一劍壓服少室山群僧,這可不是小說家言,而是真正的史實,後來從軍領兵,運氣不好而數次挫跌,就算這樣也是建立了常人難以想象的功業,抗倭名將,首推戚繼光,其次便是俞大猷。

不論是武藝,詩詞歌賦,還是練兵之法,帶兵實戰的本事,俞大猷都是和戚繼光一樣的優秀,想起來也真是令人扼腕嘆息,嘉靖到萬歷中期以前,大明真的是將星璀璨,戚繼光,俞大猷就是其中最閃爍的雙子星。

現在俞咨臯一心想的就是重振家聲,直追乃父當年的榮光。

一百多艘大小不一的水師戰船橫帆吃風,向著不遠處的澎湖列島飛駛而去。

大海的海水一片湛藍,令人見之心醉,風浪不大,船身只是微微起伏,身後是大片的陸地,中左所是距離最近的離岸基地。

此次出征的官兵有兩千余人,都是俞咨臯帶出來多年的八閩子弟,精於航船和水戰,也是福建水師的精華所在。

整個南中國海域極大,而真正控扼海疆,維持沿海地面安全的,其實就是眼前這一百多艘小船和船上的兩千多水師將士,當然,還有一個大紅披風淩風飄揚的俞咨臯。

副將,遊擊,守備,各船上均有將領,俞咨臯身邊只有一個掛遊擊銜的中軍。

海戰不象陸戰,將領身邊家丁環繞,諸多親將隨從,事有不妥就在精銳的保護下安全撤退,除非是全軍覆沒的慘烈結果,比如遼東戰場就死了多員總兵級別的將領,不然的話,戰場上大將的安全還是很有保障的。

海戰則完全不同,一艘船沉或不沉,有時候就是看天意,老天叫你倒黴誰也沒有辦法,你離的夠遠了,炮彈可是一打好幾裏遠,除非將領壓根不靠近海戰的戰場,不然的話在任何位置都會有危險。

但如果不靠近指揮,那麽將領親臨戰場的意義也就沒有了,大明的體制就是文官運籌指揮,負責戰略層面和後勤管理,而親冒矢石,沖鋒陷陣,這就是將領的責任。這個時候的大明武官們還是有一點底線的,光是遼東戰場總兵都戰死了五六個了,不象十年之後,官兵見虜則望風而逃,見賊也是望風而逃,逃不掉就索性投降……從徹底不要臉皮之後,大明總兵們就很少再有戰死疆場的記錄了……

俞咨臯雖是副總兵,此時也得站在海船上,其余的將領都分別在別的船員上指揮,算是分攤了風險,一旦中軍遇險,則別的將領還能持將旗繼續指揮,不至於因為某個將領意外戰死之後就全面崩潰。

澎湖就在前方,鎮海港就是最適合登岸的深水港,此前漁民也多是在此上岸補給,澎湖原本有幾千人的固定或半固定的居民,除去被掠到台灣替荷蘭人修城堡的百姓之外,剩下的人手又是替荷蘭人在鎮海港和島上修築了多處城堡,按當時的記錄來看荷人修築的都是石頭城堡,只是因為時間緊迫,沒有修成大規模的棱堡,也算是不幸中的大幸。

在俞咨臯和普通明軍的眼中鎮海港的要害地方就是有一座極小的堡城,大約只可容納不到百人於其中駐守,有幾艘荷蘭戰艦已經解纜揚帆,在明軍水師主力趕至之前離開了港口,提前搶到上風,遠遠的在海面上觀察著這邊的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