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7章 故舊(第2/2頁)

輜兵一個營便是好幾個大隊,一個團就五六千人,張春牛不習慣戰場拼殺,但上次救援十三山之戰打的很精采,已經從大隊指揮升到營指揮,估計下一步輜兵團指揮也不在話下了,軍司方面多次想把這廝調到戰兵這邊來,考慮權衡個人意願還是把張春牛留下來了。

“盧大富前一陣有信來。”張春牛一邊叫人上茶,一邊對楊泗孫笑道:“他們在台灣幹的也不錯,解決了顏思齊部,戰船增加了很多,下面台灣的局面會有很大改觀,我聽說軍司那邊也是很高興,對台灣的觀感好了很多。”

最近發生的大事之一毫無疑問就是台灣的變局,張續文和鄭芝龍還有李平之等精兵強將赴台,結果到了台灣就遇上李旦逝世的大事,台灣行軍司斷然處置,火拼顏思齊,吃下了顏思齊在台灣的人手和地盤,由於李國助等人站在和裕升一邊,這事兒沒有引發什麽不滿和反彈……不僅是李國助和劉香等人支持,在福建還有新上任的軍門大人鄭國昌也站在和裕升一邊,大約朝廷調鄭國昌到福建時,真的沒有想過和裕升在台灣居然還有一塊基業,張瀚早在幾年前就已經在台灣布局,落子在先,朝廷失此一局,也並沒有什麽可抱怨的。

在歷史上鄭芝龍就是在李旦死後,先弄死了顏思齊,然後接收了李旦在台灣的人手和船只,當然還有府庫裏的庫藏,實力一下子暴漲,然後擊敗了福建水師,在閩浙沿海無人可制,逐漸膨脹為南方的海上大豪,和裕升此時的實力可是比歷史上的鄭芝龍強多了,有此起點,未來發展肯定要比此前快速很多,得到消息的軍司和軍隊高層無不欣喜異常,對常威的非議聲總算小了很多……台灣可是有地圖在軍司的,那麽大的一個島嶼,島上只有一些土著生番,非行船不能至,大明也從未派官兵駐守,也不曾設立州府,現在島上已經有和裕升數千人,還有一萬多漢人在島上屯墾,很多人是把台灣視為一條退路,眾人跟隨張瀚已經是走上了另外的一條道路,萬一哪一天大明朝廷宣布和裕升為逆賊叛黨而征調大軍討伐,如果事有不諧,台灣真的不失一條退路,最少那裏的基業是不懼朝廷,更不懼天底之下任何其余勢力的。

有思於此,台灣那邊花些錢似乎也是值得的,非議的聲音一下子減小了很多。

楊泗孫坐下來舒舒服服的喝茶,嘴裏說道:“我當初帶的人,李守信一下子就成了一團指揮,現在更是獨鎮一方,孫耀主掌參謀司,湯望宗火炮指揮,你和盧大富也做到中層,大家一起勉力前行吧。”

張春牛微微點頭,說道:“指揮提攜之恩,屬下永世不忘。”

楊泗孫笑罵道:“永志不忘的該是我們大人對我們的恩德,這樣的話日後你可少說。”

張春牛有些尷尬的道:“大人在屬下心裏是天人一般的人物,怎敢和他攀扯上關系。屬下對指揮你是感恩,對大人是要以死報之的。”

王一驥在一旁坐著,這時插話道:“春牛是越來越會說話,怪道一直要留輜兵裏頭,聽說還想去軍政司裏,我看他也適合做這些事情。”

張春牛笑而不語,他就是有這般本事,和這些上官說話時能叫他們開心悅意,十三山之戰後人人都誇贊他是一個將才,只有張春牛自己知道當時自己有多緊張,東虜的弓箭之犀利令他印象十分深刻,但上報之後似乎影響很小,十三山輜兵之戰,還有山地步兵之戰,馬武等騎兵之戰,一系列的經驗都說明了東虜是十分強悍的對手,但從張春牛得到的反饋來看,軍方上下對此並不以為然,這種態度說明商團軍內部也是有些過於驕傲,對東虜這樣的對手視為北虜一樣,過於輕視了。

有鑒於此,張春牛想轉為文職,或是調到西線的想法更強烈了,東線這裏感覺隨時會爆發大戰,而且必定是十分艱難的苦戰。

“我會替春牛設法的。”楊泗孫隨口應了一聲,團級指揮不光是指揮三千人,也代表著在軍中的地位和人脈,象楊泗孫的資格和李來賓幾人是一樣的,在軍中的故舊好友極多,隨便打個招呼,張春牛轉文職有些困難,想到西線輕松些還是容易辦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