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9章 基地(第2/2頁)

“等會兒。”李守信叫了一句,接著又吩咐身邊的軍官準備,過了一小會兒,一隊五十余人的隊伍騎馬趕了過來,都是帶著火銃和刺刀的火銃手中隊。

張續文悄聲道:“台灣這邊的局面這麽緊張?”

蔣奎的神色有些陰沉,看看左右,說道:“情形有些復雜,近來我們在和顏思齊爭航線,大家主要都在倭國賺錢,這原本沒啥,但現在李旦病重,我們是站在李國助一邊的,顏思齊還是打的當年在平戶港的主意,打算吃下平戶島自立,當初他想這樣做,被倭國攆走,李旦幫了他一手,現在李旦快不行了,顏思齊就一心想接他的位置。在顏思齊一方來說並沒有錯,但不幸的是我們和他站在對立的一面。現在雙方表面平安無事,但都在等李旦身體的消息,李旦沒事,這裏就沒事,李旦有事,這裏就有事。另外,島上的土人也不停的給咱們找麻煩,時不時的來襲,加上荷蘭人近在肘腋,情勢還是很緊張的。”

“土人?”張續文有些奇怪,問道:“大人不是說叫我們不要和荷蘭人學,荷蘭人待土人十分殘暴,我們則懷柔治之,這樣還有土人來襲?”

眾人都上馬往外走,長長的柵欄門在遠方打開,一個小隊的士兵先騎馬出門,散成散兵線戒備,更多的士兵簇擁著張續文和蔣奎等人往外走。

“這事兒,不得不說大人有些想當然了。”蔣奎不想就這個話題多說的樣子,悶聲說了一句十分不恭的評判,接著就不出聲了。

氣氛有些沉悶,遠方似乎有烏雲,眾人騎馬跑了一陣,身上居然感覺微微出汗。

就是氣候十分潮濕,北方的人感覺呼吸都有點困難。

空氣中明顯的海風的味道,畢竟這裏離海岸只有幾裏路,地勢稍高些就能看到蔚藍的無邊無際的大海。

眾人馳過大道,道路明顯是和裕升修整過的痕跡,原本應該是長滿灌木和雜草的荒地。

在奔出數裏之後,有兩三個小型的村落,村子外圍也是有木柵,也有箭樓,上頭站著幾個拿著火銃的百姓模樣的人。

“那是屯堡民兵。”蔣奎介紹道:“咱們的主力平時駐在寨子裏,在屯墾區外圍建有十來個墩堡軍台,為了防止滲透,這裏的屯堡還是修了防禦設施,也在百姓中挑出精壯膽大的男子練習火銃來自保。”

張續文和李平之等人很注意的看著路邊的屯田,從營盤到這幾個屯堡,連續五六裏的路程,開出來的田地大約是萬畝左右,種植著一些越冬的作物。

台灣很適合水稻,有一些地塊明顯在做著種植水稻的準備,台灣雨水十分充足,田畝裏只是做了一些引水和蓄水的措施,並沒有象大同那邊到處挖井和豎起水車來。

有一些地塊做著種植春季甘蔗的準備,這個時候種植的時間剛剛好。

台灣十分適合種甘蔗,這也是大同那邊提出的計劃,甘蔗不僅要種,而且是未來大規模開墾的重要作物。

張續文皺眉道:“全部這些?”

一共不到十裏方圓,一萬五千多畝地,外圍果然有一些駐軍的軍台,看到張續文等人就有騎兵出來哨探,看到是自己人又重新回到軍台之中。

遠方到處是綠意,到處是未開發的森林和灌木,很少有看到道路,最多是可以看出來灌木有人踩過的痕跡。

此時的台灣幾乎完全沒有作過開發,哪怕是幾百年後,蔣家二代主持貫穿台灣的公路大工程時,山裏一樣是一片蠻荒,條件十分困苦,導致修路花費了十年之功,那時可是幾百年後了。

在人們停馬的時候,還有一個較大的鹿群在灌木林中若隱若現。

“全部這些。”蔣奎苦笑道:“可能你覺得比較少,可是這些地在我們當初過來時全是灌木林,還不好燒,因為沒有枯葉,只能用刀和鋤慢慢來解決。而且最關鍵的是我們人手不足,顏思齊他們一共才遷了一萬多人過來,大半的人他們自己留著種甘蔗和捕鹿剝皮,還有打漁去了,咱們這裏想方設計才弄了一百多戶,六百多人,加上我們自己也動手,後來軍隊過來了,開墾速度才加快了,才有了現在的這一萬多畝地。”

“是在下失言了。”張續文想到剛剛介紹的情形,當下肅容道:“著實不易。”

李平之則露出深思之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