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0章 起名(第2/2頁)

當然,沒有張瀚的和裕升,是不是能保有現在的地位,也很難說。

但如果將屯田區完善,棉田種植和各種外來的耐旱植物種植普及,大量的軍司人員和工廠區搬到草原,軍隊的主力在草原,就算張瀚現在有了什麽意外,憑李慎明等人的才幹,把草原上的局面維持下來還是很有可能的。

“我父親是以土為名,我是以水為名,我的兒子是以木為行輩,這是當年太爺定下來的……”

張瀚目露沉思之色,他的臉還是有些潮紅,臉上還出了幾個疹子,這是高燒過後的自然反應,說起來張瀚對當年的老太爺印象十分模糊,就算是自己的父親也是記不太清楚了。

說起來,對蒲州張家和自己的直系先祖,張瀚都沒有什麽感情,當然在平時也想不起他們來。

但此時想起自己的名字和兒孫的名字也是在幾十年前出自某個老人的一閃念,張瀚感覺冥冥中似乎有一根線,把自己和兩個早就離世的人聯系在了一起。

張輦當初是和蒲州張家鬧翻,並沒有用張四維留下來的詩號為家譜行輩,而是將張瀚的父親取名為張耘,第三輩只有一個張瀚,待到張瀚的兩個兒子,已經是新平堡張家的第四代了。

“老大叫張彬,老二叫張楨,這就麽定了吧。”張瀚沒有考慮太久,直接將兩個兒子的姓名給定了下來。

“很好,很好。”李慎明象是完成了什麽大事似的,松了口氣。他接著又道:“過幾年就是要尋訪名師,替兩個公子開蒙讀書?”

“這真的不必。”張瀚道:“學校要搬遷到青城來一部份,新建一部份,在青城也會有學校,何必再自己辦家學?”

“看來文瀾是決意以後不再獨尊儒學了。”李慎明到底也是有舉人身份,臉上露出十分復雜的神色。

張瀚對學術方面並沒有完全的形成體系,其實也就是沒有體系。他認為文明的內核就是不斷的兼收並蓄,儒學到目前為止已經有了很多糟糕的東西,不僅需要外來的哲學體系沖涮,連本國的那些曾經被禁止傳播或是淘汰的學說,一樣可以修補這個文明的內核。

“見步行步罷了。”張瀚咳嗽兩聲,笑著道:“可能因為我就是個童生,不學無術,對夫子的學說可是沒有那麽敬畏,宋儒那幾個,我就更缺乏敬意了。”

外間隱約傳來人的說話聲,不多時吳齊走過來,稟報道:“大人,韓老六過來,說是礦上大規模的試驗成功了。”

“甚好。”張瀚臉上露出歡喜的神色,毫無疑問這是一個好消息,獲得黃銅的程序更簡單了,時間也縮減了。

“可多獲利四十萬。”李慎明言簡意賅的評價道。

“差不多。”張瀚站起身來,披上鬥篷,吳齊等人趕緊打開房門,與張瀚一起邁出門去。

門外天郎氣清,天空一片蔚藍,連續多日的晴天,天氣總算回暖很多,檐頂還有不少殘雪,但院子裏的積雪都化盡了,顯露出原本的方磚上來。

院子裏到處都是忙忙碌碌的人群,這裏原本是一個不小的喇嘛廟,青城原本就算是個大型的寺廟的集合體,蒙古人可沒有興修城池的習俗,這個年頭的有名的蒙古城池,多半都是從寺廟的集合體轉化而來的,青城還算是好的,城中還有一些貴族宅邸和汗宮,也有少數的平民居所,庫倫那裏,只有外圍有少數的氈包,大半建築都是寺廟。

張瀚既然住在這裏,又把娘親和三個妻妾都接了過來,當然是要想著往下去過的舒服一些,改建工作勢在必行,不過今天的工作應該是年前的最後一天,工匠們也要放假了。

從正屋一路穿過去,經過內宅門,大堂,二門,一路上都是絡繹不絕的人群,整個建築群落從那種惡俗的喇嘛廟的風格改回中式庭院建築,請了一個大同有名的造園林的世家來主持,整個庭院的瓦先換一遍,再拆掉佛像和一些多余的建築,多栽植樹木,假山,亭台樓閣也慢慢造起來,整個工期估計要延續到明年夏天,到時候一個錯落有致,精致又大氣的庭院就顯露出雛形來了。

張瀚對李慎明笑道:“說起來我先住新平堡,然後住李莊和天成衛兩邊跑,現在又住青城,這幾年可是真沒斷了搬家……”

“不一樣了啊。”李慎明微笑著道:“當初你就是個光棍傻小子,現在可是幾十萬人的大家長,外家三個媳婦兩個兒子的小家長,這裏也將會是我們和裕升真正自立的基業所在……”

張瀚沒有出聲,只是點了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