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3章 白馬(第2/2頁)

“放心吧。”李春生看出此點,說道:“我們獵騎兵和普通部隊不同,底下的那些活兒,估計多半叫我們和槍騎兵去幹。”

杜二材眉開眼笑的道:“老子原本就是槍騎兵,調到獵騎兵來要是沒仗打才虧了哩。”

獵騎兵當然更冒險,大夥兒連鎖甲也很少穿,槍騎兵卻是全身多重甲胄,弓箭根本射不透,和北虜打,只要不在對沖時摔倒下馬,基本上不會有性命之憂。

如果仗打的少了,就意味著搶掠之後的賞賜減少了,和裕升當然不會鼓勵士兵搶掠,有辱軍人的榮譽,也會使軍隊變質,不過對獵騎兵還是有所照顧的,打仗後搶掠的越多,軍中的犒賞額度就會相應提高,然後還會按軍功分給田地股份,再多拿一份子。

這些人雖然殘暴嗜血,但各人也不是從石頭裏頭蹦出來的,都有家人親戚要照顧,錢當然也是越多越好。

如果放開性子叫他們搶,恐怕造成的破壞還要嚴重的多,張瀚和軍司方面當然不會允許,他們要的是有人在草原上立威,又不是要把蒙古人殺光,牛羊群搶光,如果真的這樣做了,那就是竭澤而漁。

張獻忠卻是一直拿眼盯著對面的蒙古人看,身為一個陜西人,對北虜的危害再清楚不過,北虜向來是殘忍和善戰的代言詞,有個亮閃閃的標識就是“騎射”二字,對普通的漢人來說,能騎馬射箭的北虜有天生的戰爭能力加成,從內心深處來說,人們對北虜又是害怕,又有些說不出的敬畏。

畢竟一群野人二百多年時不時的破關而入,燒殺搶掠,大明坐擁億萬百姓和百萬邊軍,一直拿對方無可奈何,說明北虜也是一群有本事的人。

現在這麽一群人,居然老老實實的殺馬盟誓,與和裕升的官員喝血酒確立誓約,而且就在此前不久,獵騎兵還殺了他們好幾百人,這些台吉和那個圓臉的大汗一臉的晦氣色,牧民們垂頭喪氣的收拾戰場,把死人和死馬紛紛擡走,就算是在收拾戰場的時候,這些一直被人吹捧成是狼群的人們卻是如綿羊般的懦弱和乖覺,他們沒有憤怒的情緒,更沒有復仇的跡象,從上到下都是老老實實的,似乎獵騎兵殺的越狠,這些北虜的敬畏就越深,也就更加畏懼和怯懦。

“啐!”張獻忠吐了一口唾沫,罵道:“一群廢物。”

張獻忠又看向張世雄的方向,他向李春生道:“看那莫司官,似乎不象是軍中的人,還能指揮咱們的營指揮?”

不管怎樣,張獻忠對張世雄還是很服氣的,膽子大,思維縝密,邏輯層次分明,下的軍令也清楚幹脆,叫人知道該怎麽幹,而且聽軍令做事就一定能獲得勝利。

張獻忠還不是十年之後的八大王,就算他在崇禎二年起義之初也只是小頭目,到崇禎七年前後他自己才有幾千人馬,在農民軍中自立一個山頭,那時候李自成比他還差一截,後來燒鳳陽,馳騁中原,張獻忠的部曲越打越強,人數越來越多,一直到崇禎十四年之前,張獻忠的名氣一直比李自成大,實力也確實比李自成要強些。

哪怕是李自成逐鹿中原成功,打跨了孫傳庭,將部下擴充到百萬之眾,其實他的核心實力也就是十萬人左右的精兵,而且還分散在北京和河南還有陜西多處,而張獻忠的西營也擁有五六萬人的核心實力,論起孫可望和李定國的個人能力,又比李自成身後留下的部下要強的多,所以在清軍入關之後的民族戰爭中,大西軍的表現要遠遠超過大順軍,這就是將領能力和精銳兵馬的重要性,在波瀾壯闊的農民起義的戰爭中,張獻忠一直是最頂層的首領人物之一。

以張獻忠的眼光,當然完全可以看的出來張世雄的成色,而他欣賞的武將居然對一個北歸的狼狽司官畢恭畢敬,這叫張獻忠感覺十分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