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9章 爭位(第2/2頁)

皇帝信任,內閣的大學士們權力就大些,皇帝若是信著太監多些,大學士也就只是供奔走驅策的外朝群臣之一,並無什麽特殊之處。

今上還不到二十,諸臣都認為性格未定,不過從總體來看,當今皇帝的能力不能說是十分出挑,但也絕對是聰慧不在萬歷之下,很多事情是智慧天成,後天是學不來的。試想一下,後世普遍的高中生年齡的皇帝,每天要周旋在那些生理受創的陰微小人之中,還不能為其左右,要有自己的堅持,然後外朝就是一群在億萬人中考中進士又在官場中廝殺出來,能在京師為官,並且到達高位的人,哪一個不是在官場上搏殺出來的最頂尖的人尖子,哪一個不是精明外露的狠角色?皇帝在這幾年,不僅沒有被蒙蔽住,反而漸漸掌握住了朝局,事事順手,雖然是一個面相十分稚嫩的青年天子,但已經沒有哪個大臣會把皇帝當小孩子看了。

比起嘉靖當初的手段,天啟在駕馭太監的功力上尚嫌不足,這是一個嚴重的弊病。而且外朝的黨爭也遠比當初激烈的多,這一點來說,皇帝的缺陷之處就是沒有其高祖那種狠戾的心性和懷疑一切的不安全感,容易信任和性格過於仁厚是普通人的長處,對一個末世的皇帝來說,是較為嚴重的缺陷了。

天啟今天的面色也較為凝重,他擡了擡手,對葉向高道:“老先生們請起來。”

天啟緊接著道:“今日來議的是歸化城被商團團練拿下一事……朕初聞此事,感覺有些不可思議,後宣府巡撫,總兵,薊遼總督,大同巡撫、巡按皆力證此事為真,又有薊鎮守將言稱有零星北虜潰逃至薊鎮對面的喀喇沁地界,喀喇沁各部近來多有厚集兵馬備戰之舉,朕令兵部諭薊鎮,宣府各處戒嚴,再有套寇於榆林城下慘敗之事,雖報功為延綏總兵以下諸將為主,然而又奏上有和裕升的團練兵馬助陣,兩件事一起,朕心駭然!”

皇帝說的這兩年事,就是這幾天在京城裏引發軒然大波,不僅是朝廷之間議論紛紛,連民間也是十分擾攘困惑的兩件事!

和裕升的團練兵馬,這一次不是再宣稱“復地百裏”了,畢竟青城已下,朝廷不是傻子,四處流散的蒙古牧民肯定會把消息傳播開來,等朝廷質問的時候再承認反而被動,而且現在和裕升的實力也足夠了,對一些有的沒有的威脅已經不怎麽放在心上。

換個角度來說,固然和裕升還需要大明來賺取高額的利潤,但此時的和裕升已經不太擔心大明以武力相向了,在這種前提下,考慮到未來的布局落子,提前顯露出一些實力也是在所難免的事情了。

這一次的青城既下,當然也是一個好機會。

不過張瀚和軍司沒有想到,榆林的戰場之上,步兵第二團又是打了一個大勝仗!

功勞是讓出去了,可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和裕升在背後的影子,憑榆林鎮本身的力量,這麽多年來不說被套部按著打,可也是拿套部沒有辦法,雙方你來我往,處於均勢之中,怎麽突然一下子榆林的兵馬就能把十萬北虜打的灰飛煙滅,斬首都近六千級?

一看有和裕升的兵馬在,疑團頓時就成了確定,這場仗,多半又是和裕升打的!

這一下,可就是叫朝野上下倒吸一口涼氣,連仁厚底子的天啟皇帝,也是不得不心懷猜忌了。皇帝是仁厚,可不是沒有猜忌心和危機感,否則不僅不夠格當一個皇帝,連普通人也遠遠不如了。

和裕升以一個商行的底子,編練出來的團練兵馬,居然能正面擊敗土默特蒙古,又配合延綏鎮的兵馬在榆林城下大敗十萬套寇!

聽了皇帝的話,殿中群臣都面露凝重之色。

大明現階段是有些亂七八糟的事,比如遼東的東虜新近冒起,幾年之間奪了大半遼鎮的地盤,數百萬百姓要麽淪為虜騎治下,要麽就是流離失所,不知道有多少百姓被殺害屠戮,又有多少死於逃難途中,伏屍於溝渠道左。

除了東虜,就是西南夷,奢安之亂一眨眼也鬧了幾年,近二十萬明軍集結在貴州一帶進剿,到現在還沒有確切的好消息,雖說平定這種土司叛亂不難,可是地方也真的打爛了,此後的善後也要很費一番功夫,另外就是幾百萬的軍費丟了出去,這筆賬可是真心冤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