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7章 臨陣(第2/2頁)

真正給後金步陣威脅的不是渾河岸邊的浙兵,哪怕那支浙兵打的也十分英勇,抵抗的十分激烈,給了後金方面不小的殺傷,但浙兵已經失了戚繼光的調教,或者說浙兵向來不是以血氣做戰的軍隊,浙兵的打仗方式源於天才的將領,講究的是指揮和整體的配合,在渾河岸邊,浙兵打的很好,但也就是那麽回事,真正叫女真人心驚膽寒,想起來就渾身不舒服的是來自四川的白杆兵……長槍列陣,步伐齊整,陣列森嚴,對上女真步陣攻擊毫不遜色,在數倍女真八旗兵的環列攻擊下,白杆兵如磐石般紋絲不動,叫女真人付出了血的代價,最終是拖來城中的火炮轟擊,打開白杆兵陣法的缺口,這才蜂擁而上,全殲了這股強悍的川兵……

女真步陣,確有其獨特之處,但對著眼前未明之敵,壓力巨大之時象滿達爾漢這樣的統帥也不願自己的部下去送死……八旗體系有竟爭性,算是好處,但壞處肯定大過好處,各旗的旗主視本旗的將士和旗丁為私產,不願多有損傷,哪怕是皇太極意志再堅定,在滿達爾漢的心裏也不願損失太多部下。就算皇太極是旗主,可眼前的這幾個牛錄可是有兩個是滿達爾漢的自有牛錄,八旗的體系,不僅有旗主,牛錄也是分為公中牛錄和自有牛錄等多種形式,八旗體系,各有歸屬,戰時聽命行事,平時各行其是,打仗後分配俘虜人丁和財富歸於各旗和各牛錄,大汗也不能隨意剝奪各旗主和貴族們的財產人丁。

這種體系,順境下奮戰能獲得利益,稍遇逆境,就會如眼前這樣,滿達爾漢不肯投入自己的部下去沖鋒陷陣,而是要把漢軍放在主力攻擊的位置上去。

鼓聲和角聲響起,旗幟招展,所有漢軍和女真騎兵均是連聲暴喝,整支軍隊的氣勢立刻提了上來。

李明禮也跟著提氣暴喝,大戰將起,這時無謂想東想西,活下來才是根本。

他穿著一身綿甲,胸口大半地方鑲嵌著鐵葉和銅釘,下身還有防護的鐵網裙,走起來嘩嘩直響。

靴子並不是鐵網靴,而是普通的布靴。

腿部也沒有護脛,只有布條纏的綁腿。

胸口並沒有護心鏡或是層層疊疊的鐵甲甲葉,胳膊上也沒有護臂,頭頂是普通的涼帽,上飾紅纓。

漢軍多半是這樣的打扮,甚至有人連甲也沒有,只穿著普通的箭袍,下擺收束,衣袖很緊湊,易於騎馬和射箭。

漢軍沒有專門的弓手,在陣前,有箭的人在軍官們的帶領下慢慢走到前排,大約有三百余人左右,加上兩側的女真弓手,數量在六百左右。

和女真人相比,漢軍原本十之七八都不善射,明初時太祖皇帝規定每個百戶最少六七十個弓手,每隔三五天就要操練一次,每年都有數次考核,軍官如果要襲職也要考核弓馬武藝,甚至秀才考試也有弓馬騎射的內容。

到成祖皇帝時秀才早就不考弓馬,成祖皇帝得國不正,為了拉攏人心把武官襲職要考核的規矩也取消了,然後就是衛所敗壞,軍士逃亡,田畝被將領侵占,連飯也吃不上了,誰還有心思自備弓馬武器,隔幾天就操練一回?

到了募兵時,各鎮的營兵多半是從衛所軍,充軍的流氓無賴,破產的農民中招募,這裏頭的人會弓箭的十中無一,當兵之後自然會有一部份操練弓箭,不過所成有限,數量當然不會很多。

漢軍是從遼鎮軍中投附過來的,在弓箭之道上胎裏就弱,李明禮等弓手也是這兩年練出來的射術,比起當初是強過百倍,比起後金射手來就差的遠了。

他們的弓力也普遍不強,多半不到十個力,按後世算法,這些漢軍的傳統弓只有六十磅左右,相比後金兵普遍的一百多磅,甚至一百五十磅以上的力道,確實是弱了太多。

清軍的一百五十磅也是罕見的射手,按後世復合弓的算法也有四十五磅左右,這個力道在百步之內足可力透磚墻而入,箭顫而不落,深入磚中,這個力道,和那些入門級的弩、弓力道相差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