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0章 圍城(第2/2頁)

就是眼前這個高大普通的青年做成了這麽大的功業,而此時穿著一身普通的灰袍,連個標識也沒有,但全軍上下這般穿戴的也就是張瀚一人,這種普通反而成了最大的不普通,等張瀚正式進了營門,將領們簇擁過來時,民夫們才漸漸散去,而他們的眼中還是不乏崇敬之色,很多人雖然粗魯不文,可是他們也明白,自己置身在一個浩大的歷史場面之中,以後編出戲文來,自己回到村裏,在莊上和一群閑上也很可以吹噓幾句,張大人下青城時,俺可就在他身邊看著哩!

“明日還有三個團二十一個輜兵大隊趕過來。”孫耀見了張瀚立刻就匯報道:“這樣全軍超過六萬人,連民夫八萬人,相比守城的北虜,估計應該有一倍以上的人數優勢了。”

張瀚一時沒有說話,借著一點點的落日余輝,他在打量著這座城池。

青城,歸化城,大板升城,不管這城池叫啥名,最終都是要落到和裕升的手中了。辛苦數年,這是最早的一顆果實,現在終於熟透了。

往下去還有更多的挑戰,更頭疼難辦的事,敵人會一個比一個強大,但眼前這座城池代表了俺答汗和他的四十萬部下的最高成就,也是全體蒙古人的驕傲,現在這座城池就在張瀚眼前,似乎他伸手一摘,便可以落入手中。

“城體以青磚全包,果然怪不得叫青城。”

盡管在此前已經多次到過這個城池,張瀚似乎還是頭一回見到一樣,仔仔細細的打量起這座城池來。

方圓不大,也就是內地一個小州或縣城的大小,但在四野皆是草地的一望無際的草原上,這座城池毫無疑問是一個奇跡,也是當時土默特部落實力的象征,因為整座城池都以青磚修築,而城後不遠就是綿延數百裏的大青山,當天氣晴好時,青色的城池掩映在青色的群山之下,四周全部是青色的草原,所以當城池修築完成後,這座城的名字也就被蒙古人稱為庫庫和屯,也就是“青城”之意。

“那尖頂就是銀佛寺吧?”

孔敏行是頭一回看到青城,他的眼中滿是好奇之色,指著一處露出金頂的建築向眾人發問。

“正是銀佛寺的金頂。”孫敬亭在草原上受過傷,在青城住了近兩個月,城中的建築他最為熟悉,當下先答道:“這座寺最為高大氣派,供奉的佛像也多。寺中經常住著活佛講經,城中的貴人們排著隊去聽。”

“北虜多信黃教或紅教。”孔敏行嘆氣道:“俺答汗修此城時,尚且多次威脅到我大明京師的安危,現在卻是被我大軍圍困,我看,當初修城時,俺答汗是萬萬想不到有今天吧。”

“當時也只是落日余輝而已。”張瀚微笑道:“就算故元時自順帝北竄,蒙古就完了,這是大勢。此後的也先,達延汗,俺答汗,不過是一種慣性,若不是嘉靖年間武備不修,朝綱敗壞,俺答汗哪有猖狂的機會。”

張瀚面露沉思之色,所謂歷史的慣性不止是兩個國家或民族之間的關系,很多事明知其不可為而為之,在歷史的大勢之下,有不少螳臂當車的人物,比如自己,現在做的這一切好象都挺成功,可是在大勢之下是漢人武力的衰落,精神的傾頹,還有中央集權制王朝的沒落……這就是大勢,集權王朝的弊病在明清兩代十分明顯,到了清朝更是集各種弊端為大成,自己現在做的一切,究竟只是歷史大勢下的小插曲,還是能只手擎天,真的挽回天傾?

張瀚轉過頭,問負責中軍的趙世武:“立營之後,可有什麽困難?”

張瀚沒有想太多,可能是他細胞裏沒有太多的哲學因子,也可能他已經習慣了真如商人一樣,看到大勢,從容布子,默默著手一件一件的去做事,經營遼東,布子在皮島和寬甸,還有十三山,布子在台灣,遠到俄羅斯,他的商業帝國已經初顯雛形,草原上的實力無可動搖,不管未來如何,先一件事一件事的努力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