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1章 宣言(第2/2頁)

張瀚轉過頭,眼睛也有些濕潤,他道:“打仗會流血死人,不管是北方還是西邊我們的兵力都有些單薄。可能會有死傷,但軍司考慮過最佳的方案還是如此打,以獅搏兔,不產生任何意外,酣暢淋漓的去獲取勝利,得到青城和所有的一切。諸君,奮戰吧,牢記這一戰死去的每個將士的姓名,相信這一切是值得的。”

所有人都站起身來,幾乎每個人都用敬仰的眼神看向張瀚。

孫敬亭眼圈發紅,嗓子有些哽咽的道:“這一番話,沒有別人能說的出來。我建議,寫成正式的檄文發布給全軍將士知道。”

李慎明滿臉深思之色的道:“確實,感人肺腑。我剛剛全身發麻,恨不得提劍就沖出去與北虜廝殺搏鬥。應該寫成檄文,甚至將來有機會要傳諸展布給天下人知道。”

原本只打算列席會議,並不發表任何意見的孔敏行深深看了張瀚一眼,收起了最後的猶豫,他道:“這封檄文,又要展現出張大人的原意,把精氣神寫出來,辭藻不必華麗,又要文字達雅,有當年大明太祖高皇帝興師討伐蒙元時的那封詔書的力量和文采,諸位,本人也願出一份力。”

孫敬亭原本就擔心自己一個人做不好這件事,就算加上侍從司的文宣人員也是嫌太單薄了。對很多人來說,似乎這是一份簡單的文告,但對理解其特殊意底的人們來說,這是一份無比重要的檄文,它標志著和裕升可能從純粹的商業組織轉化為軍政加商業的混合體,張瀚也就從純粹的商人轉化為政治色彩濃郁的一方首領,其商人的色彩必將會被淡化。

這種轉變,類似大明太祖發布討元檄文後的轉變,從“淮右布衣”到紅巾軍元帥,再從都元帥轉為吳王和大明皇帝。

明初時的討元檄文出自大家之手,擲地有聲,詞理氣兼備,發布之後對安定天下人心,轉變朱元璋的形象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在發布檄文之後,大明成為一個正式的王朝走上了歷史的舞台。

孫敬亭和李慎明的激動還有孔敏行的猶豫都來自於這一段過往的歷史,他們深知,這是一份不比尋常的檄文,或許歷史都在這一刻開始改變。

張瀚命令道:“明天以戰鬥工兵為主,輔兵和民夫協助,在河口搭建多道浮橋,不必繞道自淺處或下遊繞道。”

“浮橋搭好後,以兩個步兵團和炮兵強攻過去。兩個騎兵團從兩翼直插側後,務必要咬住大半敵人,最好能全殲其軍。”

張瀚今天剛看了對面的軍容,他感覺巴特爾雖然可敬,但幾乎毫無用處了。蒙古人早就孱弱不堪,不是一兩個還有血勇的老台吉就能改變的。原因很多,長期的戰爭,沒有城市和大規模商業的支撐,沒有真正的農耕區,沒有產鐵區,沒有這些遊牧民族不可能真正的強盛。就象當年的契丹,契丹能成為幅員萬裏與北宋對峙的大國,甚至令北宋屈服,主要還是因為它早先得到了唐朝經營過的幾個州,後來又得到了石敬塘獻上的幽雲十六州,有了大量漢兒十六州帶來的整體國力的提升,還不論占據了形勢之地的戰略優勢。

蒙古人長期被擋在關外,草原這種酷寒之地是很難積蓄國力的,何況大明國初占據主動,就算後來國力弱了,蒙古人也很難長期在長城以南活動,每次打草谷的活動範圍並不大,收獲有限,其實蒙古人是越打越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