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4章 木城(第2/2頁)

孫承宗皺眉道:“這木營是什麽時候修的,怎麽和裕升的車隊在到遼東之前就派人先修了這個木營不成?”

“回督師大人,”守備跪在地下仰臉答話道:“昨天剛搭的。”

“啥?”

“昨天搭的。”守備一本正經的道:“末將也是十分佩服。他們早晨經過這裏,派了什麽工兵來修了幾段路。後來說在這裏要建一個兵站,囤積些物資和做撤退路線的簡單防衛,當時來了三四百人,各種工具都有,拆了大車的車廂去拉木頭,幾十輛車拉了幾趟就足夠了,末將派人去看過,他們的鋸子好,還有大砍刀,小刀,斧子,砍的又快又好,到這裏就開始修營,末將計過時,兩個時辰把這營區修好了,還在裏頭蓋了十幾間大屋子放東西……”

孫承宗聽了之後,臉上的表情只能是愕然。

祖大壽和滿桂還有袁崇煥等人臉上的表情也好不到哪去。

誰也想不到眼前這麽正經的一座木城居然是一天不到的時間修出來的,而且就是一個普通的轉運儲存物資的兵站,另外就是為了防備建虜追擊或是偷襲的“簡單”防衛設施。

有不少人扭頭又看了看連山驛旁邊的兵營,心中的感覺更加怪異了。

孫承宗呆了一會,終於道:“這種木營要是不怕火,感覺比火路墩還好些。”

還跪著的守備不知死活的插嘴道:“督師大人,末將也說過,他們說已經做過簡單的防火處理……”

又是“簡單”這個詞!

孫承宗一臉不高興的道:“起來吧,你知道他們的大半車輛現在在哪裏?”

守備趕緊爬起來,不過還是躬著身子答話:“他們說前頭有兩座橋要修,七個路口要加寬和加固,另外在杏山驛,小淩河堡舊址,他們打算在後天之前建成兩個兵站,大後天他們抵達十三山驛,然後就直接抵達十三山和廣寧衛城區域了。”

“好,”孫承宗道:“這裏不進去看了,我們去杏山驛。”

這個時候的人們沒有人會想到在多年之後這一片地方爆發了明亡清興的最關鍵一戰,錦州被圍,明朝派出十四萬大軍援助,身後的寧遠是依托,杏山,松山,塔山,塔山最近,百裏左右,杏山則距離寧遠一百二十裏,在松錦州大戰時,皇太極看出洪承疇部置失當的地方,前軍強而後軍弱,率精兵截斷松山和杏山的聯絡,挖三條長壕隔絕明軍,同時派阿濟格奪取了明軍儲在筆架山上的大量存糧,明軍斷糧後士氣大跌,失敗就只是時間問題了。

杏山驛距離杏山堡尚有一段距離,距離連山驛最少還有六七十裏路程,祖大壽馬上勸道:“閣部大人,現在已經是午初,趕到杏山驛最少也是傍晚了,很可能還要走一段夜路。”

孫承宗道:“祖將軍是否害怕有建虜騎隊在,你們已經派出不少精銳騎兵去哨探,總不能還被人伏擊?”

被伏擊的可能性是小,但也並非完全沒有這種可能,袁崇煥也勸道:“閣部大人還是在此休息,等明天清早再出發,這樣哨騎巡哨的地方更大,也更加保險。”

“不必了。”孫承宗道:“本閣部受命督師薊遼,十三山之事關系到我大明十余萬軍民的生死存亡,也關系到收復廣寧和錦州等最要緊之事,現在商隊繼續向前,本閣部反而龜縮於後,傳揚開去不是天大的笑話,繼續前行罷!”

公允的說,孫承宗是一個擅長統籌經營和管理的高級人才,在他的管理下遼鎮恢復了生機和戰鬥力,他也較為擅長發掘人才,滿桂和祖大壽,還有趙率教等遼鎮悍將都是他一手帶出來的,袁崇煥也算是老孫頭手裏得到了發展。但孫承宗不擅長的就是親臨前敵提振士氣,或是指揮戰鬥,他和熊廷弼最大的不同之處就在於此。

熊廷弼敢在遼東最危險的時候輕騎入遼陽和沈陽等處,甚至敢去視察撫順關,極大的鼓舞了遼東將士和百姓的士氣,熊廷弼不僅是戰略大師,也是一個戰術大師,在熊廷弼經略遼東的短短時間和後金方面爆發多次小規模戰鬥,在小規模戰事的指揮和統籌上,熊廷弼也是展現出了極高的才幹,在他的指揮下,遼鎮和後金方面的幾次小規模戰鬥都打贏了,所以這才是最為扼腕的地方,老熊要是沒有被人擠走,努兒哈赤的機會真的很渺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