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2章 天心(第2/2頁)

“有句話你要記得,君不密則失其國,臣不密則失其身。”天啟淡淡的道:“你適才的話,對和裕升還有張瀚的不滿,十分明顯了。若是傳揚開去,豈不是給你自己立下了一個對頭?”

信王臉漲的更紅了,小臉昂起來,頗有幾分氣勢的道:“皇兄恕罪,不過臣弟好歹是大明的親王,應該不至於畏懼一個商人。”

“張瀚不是尋常商人了。”天啟嘆道:“和裕升在北虜那邊,一直說拓地不多,但商團的團練也一直在和北虜交戰,並且在北邊有拓地百裏的勝利。大同巡撫,巡按,宣府巡按,總兵,都曾經上奏過,和裕升在大同各處有大量招募百姓墾荒種地之事。此事朝廷事先知道並允準過,張瀚行事有些過了,朝廷卻是不好較真。畢真已經有東虜和北虜,還有奢安之亂,再逼反宣大,朝廷實在是支撐不住這麽多戰事。”

信王還是頭一回聽天啟這麽詳細的說政務,當下有些感動,更多的是驚奇和憤怒,他對天啟道:“皇兄就這麽坐視他不理嗎?”

“本朝是重將門和勛貴的。”天啟寬容的笑著:“張瀚再有實力,主要還是在行商之事上。看今天的商隊就是明證,他平時把大半的商隊放在幾十個州府,到處在做生意買賣,從古至今,有把力量分開來做買賣造反的嗎?張瀚的事,吾早就想過,最多就是在北虜地界擁有一些實力,神宗皇帝當年能容得下李成梁,今日吾反而容不下張瀚這個商人武臣?”

信王喃喃道:“可放他在那裏,始終不能放心啊……”

天啟笑道:“對有實力的臣子,要有三條。第一,要限制,吾早就令張瀚不得將商團團練在地方州府擴大,現在看來他把力量都用到北虜那邊,這很好。第二,要防範……”

天啟沉吟了一下,還是說道:“派張慎言和洪承疇諸臣到大同,留著楊禦蕃這個總兵在宣府,這些和張瀚不對的人在,就是防範了。”

信王微微點頭,這時他感覺自己摸到了一些皇兄思索問題和治國的脈落,不過他還是感覺皇兄手段太軟,做事太緩,張瀚雖然還沒有明顯的不臣之心,但放著遲早出事,應該以雷霆手段,及早解決才是。

“還有第三……”天啟繼續說道:“要施恩,臣子若不臣,自然要征伐,若臣子並無不臣之舉,則君上必然要象個君上的樣子,該施恩則施恩,絕不可因為忌憚或是防備而故意不施恩。”

天啟微笑著道:“這一層,吾弟就算治理自己的王府和將來的封地也是有用的。雖然本朝傳承至今不準親藩幹政,但王府內少則數百人,多則千人,在外也有大量人手,這些都要吾弟來管,吾今天說的這三層,用來馭下總是有些用處的。”

信王起身拜道:“多謝皇兄指點迷津,臣弟一定牢牢記住。”

天啟感覺信王未必把自己的話都聽進去了,不過兄弟二人也難得這樣說上半天的話,他微笑著看信王退下,感覺心情十分愉快。

待信王退下後,天啟又拿起望遠鏡看了半天,直到和裕升的車隊出了東便門往通州方向去,天啟知道孫承宗早有安排,並且派了人手到京裏協調,車隊會在通州運走大半的糧食,另外沿途到永平府和山海關還有寧遠可以慢慢補充糧食,盡量把前方的糧食運走大半,然後再從後方慢慢補充,這樣可以加快速度。

天啟也下令內閣一定要配合遼鎮,務必在這一次救出相當多的十三山軍民,這些馬車能送糧當然也能把逃出來的軍民百姓運走,比起叫他們走路要快捷方便的多,而十余萬軍民能救出一兩萬老弱,再送進大量糧食,不僅在廣寧一帶埋下一根釘子,叫建虜不能順利的出入河西,並且能深深的打擊一次建虜的氣焰,自從天啟親理朝政以來,建虜屢次戰勝大明邊軍主力,每次都是死傷大量的邊軍將士,天啟每次看到奏報上軍民百姓的死傷人數就感覺黯然神傷,他是一個秉性很厚道的君王,這一點不象他的祖父萬歷,而是象他的曾祖父隆慶皇帝,由於厚道的底子,天啟對十三山軍民十分關注,而且這種關注是基於正常的人類情感,而不是為了自己大明皇帝的臉面。

“但願不要叫吾失望。”天啟放下望遠鏡,臉上露出愉悅而又凝重夾雜的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