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7章 槍騎(第2/2頁)

周耀給人的感覺就是這樣的人,他的臉上毫無表情,可以說是沒有情緒波動,也可以說是殘忍已經深入他的骨子裏頭去了。

“團指揮,”一個參謀軍官大著膽子對周耀道:“九連和十連八成以上是新兵,軍官也多半是加入騎兵不久。”

周耀扭頭看了這個軍官一眼,他並沒有發怒,也沒有要把這個軍官怎樣,但這個後生立刻扭過頭去,不敢和他對視。

周耀很滿意這樣的效果……他的內心未必以殘忍為榮,天性也不是殘酷好殺的人,但現在他已經被貼上了這個標簽,而且效果很好,不論是北虜還是自己人都在害怕他……其實這是張瀚替他打造的形象,周耀明白上頭的要求就是這樣,他也必須保持這樣的形象。

“大明和北虜打了二百來年,不知道我漢人有多少戰死疆場,勇氣和血氣是打出來的,不是訓練出來的,祖先為了保有疆土死了多少人,今日我們和裕升的新軍,為了擊虜而犧牲又能如何?”周耀態度平淡的道:“百戰之後,活下來的,便是精銳。”

……

盧四,也就是盧大榮騎在戰馬之上,眼睛死死盯向前方。

大約有兩三千人的北虜遊騎在前方數裏外遊蕩,他們就是看看商團軍這裏是怎麽反應的,如果大軍前襲他們就遠遠跑開,以北虜的騎術一心逃跑,如果沒有合適的戰場和預先伏擊的包圍圈,比如象習令色中伏那樣的戰場,想兜住他們還是十分困難的,甚至幾乎沒有機會。

如果大軍不加理會,他們會越逼越近,並且影響到大軍前行。

這些遊騎,聚集多了也可能有數千騎,會嚴重影響到大軍的後勤補給線路……騎兵和人想象的不同,其實對補給的要求更高,一味猛攻不講補給就是慘重的損失,包括人員和戰馬的損失會大到叫人難以想象。

團指揮的應對就是派出兩個連隊的騎兵迎敵,人數堪堪超過三百,大約是北虜的十分之一多些的數字。

這個數字,就是北虜敢於迎戰的心理底線。

如果派出的是三個連隊或是更多人,北虜定然會望風而逃。

騎兵們排成兩個小型的連方陣,兩個連隊的方陣又緊密的聯在一起,整個連隊按中隊排列,每個中隊五十多人全部橫排排開。

盧四的呼吸開始變得粗重,他在年前正式從輜兵加入戰兵隊伍,經過兩個多月的嚴格的步兵訓練後又申請調入騎兵,再經過近兩個月的騎兵訓練,終於被分配到了槍騎兵第一團的騎兵連隊之中。

槍騎兵,也是北虜所說的鐵騎兵,能被分到這支赫赫有名的功勛騎兵團裏,也是仰賴著盧四從小就可以騎馬,有較為深厚的騎術底子……這也是大同這種邊塞地方特有的情形,換了內地州府,貧寒的農家子弟長大成人都未必見過戰馬長什麽模樣,見到最多的也就是毛驢和騾子,馬匹數字在內地並不多,更不要說從小有就機會學習騎馬。

號角聲終於響起來,對面的北虜看來鐵了心的要保護一下這一片牧場,這裏是偏關以北的地方,屬於河套地區的外延,按後世的說法這裏是後套,再往東邊幾百裏外是前套,然後南邊就是大同盆地和忻定盆地,太原盆地,從這裏往西南方向是鄂爾多斯高原,再繼續往西是西套,槍騎兵第一團征戰的地方是青城的正南邊,偏西一些,這裏是托博克等台吉的牧場,也有一些套部的牧民部落在這裏放牧,他們沒想到槍騎兵一團會迅速攻打這裏,並且來勢兇猛。

短暫的和平迷惑了不少人,當猛烈的打擊來臨時,他們的心理更容易崩潰。

盧四看到自己身邊最右側的中隊長斜舉起騎槍,懸掛著小旗的騎槍往前面輕輕點了兩下。

相同節奏的銅哨聲幾乎同時響了起來,隊伍中的連指揮和中隊長們一起下令,這時各級軍士長也開始大聲呼喊著下令保持隊形,騎兵們多半是新兵,不光是要看旗槍和聽哨聲,來自上級的訓斥也不可或缺。

“盧四,悠著點沖,要注意左右的隊形,和左右手的戰友隨時保持住距離。”盧四左手邊就是軍士長老鐘,三十來歲的年紀,說完話後咧嘴一笑,露出一口殘缺不全的黃牙。

以前盧四看到這一嘴黃牙時總是下意識的感覺惡心,貧家子弟牙齒普遍不好,不過牙齒爛糟到這種地步的畢竟還是少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