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1章 節點(第2/2頁)

夜襲伏擊,又是禿頭這樣的悍將率領,二百多人全部身披重甲手持強兵,還有優良的火銃助陣,又是先伏擊偷襲,固然是打贏了,但這一仗贏得並不輕松,後金兵展現出了極強的戰力,並且到最後也沒有幾個投降的。

勝利背後就是相當慘重的死傷,在後金兵的反擊下,禿頭的部下死傷也很重,當場就有三十多人戰死,後來又有十幾個重傷的士兵不救身亡,以和裕升的醫療條件和軍醫配給還有這麽高的戰死率,後金兵迸發的戰力和傷害委實不能小視。

十三山的安全暫時可保,但糟心的事兒還是不少……朝廷那邊對出兵還是再三猶豫,包括孫承宗這個遼東經略在內都是很難下定決心,盡管張瀚再三催促也是沒有什麽太大的成效,另外就是內喀爾喀那邊的風聲越來越緊,代善和阿敏已經率大軍出現在嫩江流域,並且召集忠於後金的台吉們會盟,不少小部落的台吉都趕了過去,包括明安老人和奧巴台吉等人,甚至五部中的齊賽諾顏台吉等頗有實力的台吉都趕到代善所在的地方會面,雖然各部沒有用什麽九白之貢來表示尊重,但草原上的這種女真強而蒙古弱,各部都沒有信心同女真人幹一仗的情形,也是著實叫人憂慮……

另外就是台灣那邊又是很久不通音信,托木斯克石沉大海不說,台灣那邊也是斷了聯絡,這叫張瀚頗感憂心……

張瀚一邊上馬,一邊想著這些有些糟心的事情,等出了宅邸範圍,四周送行的人都被遠遠甩在身後時,他已經在馬上寫了一封短簡,交給了侍從官吳齊,吩咐道:“趕緊派人送到楊泗孫那裏……”

吳齊瞟了一眼,見是張瀚吩咐楊泗孫向內喀爾喀五部靠攏,加強觀察未來可能發生戰事的事情,另外就是叫楊泗孫注意搜索馬武率領的騎兵連隊的消息,他們從十三山突出來後,按既定的計劃應該趕到內喀爾喀方向,或是在科爾沁四周打遊擊,相機再回十三山,不過現在局面突變,後金最少調集了過萬的大軍準備大打出手,兩個半中隊的騎兵放在草原上的用處不大,相反風險不小,和裕升在十三山和後金打,不管怎麽把人頭打出狗腦子來,後金那邊不管是皇太極還是努兒哈赤都不能說什麽,和裕升有這個實力染指遼東,並且放下勢力,這是後金方面也不能反對的事情,而除非張瀚現在扯旗造反,不然的話和裕升的人豈能不替大明效力?這個關節,說的十分清楚,諒想也不會出什麽紕漏,不過要是和裕升的騎兵在草原上同後金大打出手,張瀚便是有些不好解釋了。

現在張瀚心裏最猶豫和舉棋不定的事情,就是什麽時候和後金方面翻臉。

按他既定的時間表,這個翻臉的時間最早也得是崇禎二年,皇太極收拾了蒙古人和利用袁崇煥殺了毛文龍,又兩征朝鮮,徹底解決了後顧之憂後率大軍繞道薊鎮破口入關,在京畿一帶連破數十城,消滅了大量原本就沒有什麽戰鬥力的薊鎮兵,又殲滅了千裏馳援的趙率教部,然後包圍北京,在城下擊敗了滿桂率領的宣大軍,滿桂這個一時名將也戰死城下,只有袁崇煥和祖大壽率領的遼東軍安然無事,不管是遼東軍戰力超卓還是出工不出力,總之這一役明軍可謂是損失慘重,畿輔一帶的經濟也被破壞的十分徹底,這一仗可謂是明亡清興轉折點的一戰,標志著後金不止是困於遼東一隅之地的地方政權,它已經可以威脅到大明京師的安危了。

張瀚的打算是,到了崇禎二年時,和裕升的實力已經遠在九邊諸鎮之上,到了那時也不必再太在意與後金的貿易利潤,一旦其犯邊,果斷出手,可以最大可能的減免北方百姓的痛苦和損失,至於和明朝一方,張瀚曾經考慮過鼎革,也考慮過以商業手段存在,慢慢影響和改變這個龐大的帝國,主要的實力則是用在南邊開疆拓地,和南洋的那些歐洲白皮佬真刀實槍的幹,把南洋地界變成中國的內湖,這才是對華夏最有利,也最正確的做法……

不過現在局面有了明顯的變化,而且這變化十分迅捷和深刻,張瀚感覺女真人很可能會加快征伐蒙古的步伐,可能草原上的變動會比自己記憶中的要迅速的多,有的時候他也深恨自己,怎麽當初讀書的時候就不能稍微多上點心……看閑書和真正讀書還是兩碼子事,很多歷史節點的時間他已經完全記不清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