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3章 調走(第2/2頁)

薩哈廉聽的心頭一跳,問道:“是不是要打內喀爾喀五部?”

“是!”塘馬擡頭回道:“山上逃了一支騎兵到那邊,大貝勒派兵勒令五部交人,那邊把咱們的使者趕了回來。大貝勒派傳騎飛速到遼陽,大汗知道後大怒,著令大貝勒和二貝勒率精兵前往內喀爾喀五部,討伐其背盟棄約之罪。”

“好,我即刻前去,今晚之前到義州衛。”

義州衛是廣寧北邊的一個衛城,地方很小,是廣寧外圍的一個防禦性的衛城,在大明和蒙古慷慨激昂的戰爭史中,這個小小的衛城不知道經歷了多少次規模極大的戰事,最近這二十年來,多次率部光臨城下的就是內喀爾喀五部的首領炒花台吉,他和其兄在萬歷早年就開始隔幾年就犯邊,每次都是十萬人起步的規模,最大的一次一直攻到遼陽城下,深入遼東長城境內數百裏,義州衛的城墻上坑坑窪窪,密布箭矢殘枝,多半就是炒花留下來的痕跡。而如今義州衛和廣寧都換了主人,新的主人又要去討代這個赫赫有名,在大明名聲甚為響亮的五部聯盟的首領,想到即將參加進這樣波瀾壯闊的大戰中去,薩哈廉心中原本的沮喪一下子就一掃而空,整個人都變得振奮起來。

這時塘馬又轉向李永芳道:“大貝勒諭撫順額附,十三山急切難下,五部聯軍方是最大威脅,撫順額附可繼續用間,若不利,則收攏兵馬往廣寧和義州衛一帶去,不必拘泥繼續圍困十三山。”

李永芳跪著聽諭令,他已經聽明白了代善的意思,十三山看來一下子攻不下來,於其勞師遠征在這裏和山上的明國兵馬空耗時光,不如去草原上打蒙古人。

誰都知道北虜好打,其實就是一群有馬騎的叫花子,甲胄和兵器的質量連明軍也不如,軍紀布陣也不如正經的大明邊軍,而他們又擁有大量的牛羊戰馬,也是後金急需之物,加上維持糧道的必要性,還有打一下五部震懾科爾沁各部,最好是連察哈部的林丹汗一起打,這個戰功無論如何也比打下十三山還要大的多,代善原本就對打十三山興趣不大,是老八攛掇著老五一起在大汗面前強調十三山的重要性,逼得代善下不來台,只能率部前來,正好蒙古那邊出了簍子,相比之下,努兒哈赤也感覺蒙古比十三山更要緊,這顆釘子可以等下次興大軍伐明時順手拔了,或是長期圍困,最少使明軍的接濟不能正常進行,只要其在掌控之內就不必太過擔心害怕……可以想象,代善和阿敏在接到新指令之後的表情,也可以想象力主其事的皇太極現在的憋屈和不開心……

李永芳心中微微喟嘆,後金上層的鬥爭其實不比大明的內鬥好什麽,甚至更加野蠻和殘酷,但後金有一條好處,就是最少在表面還是一致對外,不能因為內鬥扯皮耽擱對外的戰事,眼前這樁事,只能算是有所取舍,並不是代善因為和皇太極關系不睦就故意下絆子扯後腿,這一點來說和大明文官當道,大量實力虛耗於內鬥還是截然不同的。

李永芳自己其實也贊同一定要困死十三山或是幹脆不計傷亡的拿下此處,拔掉這顆廣寧城外的釘子,這樣才能使遼西和蒙古那邊徹底失掉聯系……可惜李永芳知道自己的話根本無人會聽,甚至會嚴重的得罪皇太極,這些思索和懷疑,他也只能深藏心底了。

李永芳垂首跪著不動,顯然是對新的任命並無欣喜雀躍之意,薩哈廉心中也是了然,自己帶走大半的精兵,然後毛巴利再帶走一部份,留給李永芳的只有少量的八旗披甲和漢軍,實力已經遠遠不夠徹底封山,只能把守幾個要隘,一旦山上反擊,很有可能會吃大虧,對這種肯定背鍋的任務,李永芳能歡喜才怪。

薩哈廉並無同情之意,他只是看著山上,高而險峻的大山如同一只趴伏著的怪獸,薩哈廉打了個冷戰,心頭感覺一陣異樣,在這一刻,他感覺調自己離開或許是個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