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8章 隘口(第2/2頁)

成方苦笑道:“如果有可能,我當然想叫小李過來,將來大家能在一起建功立業,共成一番事業,將來衣錦還鄉回沈陽城時,也能多一個夥伴……但不論如何,若是真在戰場相遇,不管小李怎樣,我是絕不會留情的。”

楊義一時無語,兩人開始專注這一塊的戰場。

這裏距離東隘口有三裏多路,這是一個半山崖式的坡地,被聯合會議正式命名為殺胡坡,在這裏相隔不過二裏還有一個寨子,能容納一千余人,守備著從坡上往更高處去的路口,那是李家寨,對面是一個較小的寨子,是十三山軍民後修的殺胡寨,再往山中攀爬,沿著山道往上,左右均有山寨和大量的帳篷,容納了近三萬余人,在往西隘口的二十幾裏山道上,沿途有五六個村莊和兩個寨子,數萬百姓沿途居住,到西隘口則是沿山道而守,最終是一處蜿蜒險峻的山道才能通上最高的山崖,在那裏建了一座龐大的守口寨把守,楊二率部把守。

十萬軍民,居住在兩隘之間的一百五十裏方圓的大山中,極頂的峰頂之上有一座十來進院落的廟宇,這座叫玄妙觀的道觀始建於成化年間,後來陸續增添,和當時的很多道觀喜歡修築在深山和山頂一樣,這座道觀也是一樣,觀內只有二十來個道士居住,後來大量難民上山。道觀自上而下也陸續住了不少人,後來楊二和畢麻子還有和裕升的人商量以此作為指揮和練兵之所,畢竟道觀所在之處下方原本就是相當平緩的地方,有兩座村落,還有開辟出來的不少麥田,眾人將村落遷出,補給了山民糧食,把麥田和空地平整了,修築了一些房舍,算是把這裏當成了練兵的軍營。

和裕升的主寨和道觀這裏相隔不遠,只差了一座山頭,地方也是極大,不僅有軍營,更有山裏上上下下都十分關注的糧庫。

和裕升的糧食也不是放在一處,東隘口這裏的幾座寨子都是和裕升控制,內裏也藏了相當多的糧食。

西隘口處楊二那裏也有一些,免得經常需要運送。

進入暮春之後,山上的野菜增多,野獸也開始長肥,不過由於山中人數激增,原本的山民村落最多三四千人,他們平時靠著種地為主,打獵打鳥和采摘野果野菜為輔,打到的獵物是下山賣錢,用來買布換鹽和雜貨等生活必需品,山中的人數一下子增加了二十多倍,好打的野獸早就被打空了,肉也不是一下子吃光,而是腌制起來,主要是供給戰兵食用,還好野菜的數量還是很多,近一個月來山民和百姓主要的吃食從純粹的糧食轉為野菜加糧食,去年一冬時就只能供應糧食,每人每天供給的糧食數量僅能夠叫百姓不被餓死,糧食主要還是供給團練軍人,他們每天都要訓練,糧食供應不足,連兵器也拿不起來,訓練就毫無意義了。

東隘口的主要守備力量就是和裕升與畢麻子兩股,西隘口那裏地勢更為險要,守備人員並不很多,也不需要太多的精銳,楊二本人的直系兵力就足夠了。

在山中,只有三股大勢力,還有一些結寨自保的小勢力,主要是山中原本的大戶和一些官紳加上所屬的宗族組成,他們也會練兵,也向和裕升學習練兵之法,也參加聯席會議,算是山中大勢力的補充。

百姓中的精壯男子,就算不被各個勢力抽中去訓練,也是要日常練習弓術,在後金兵做出攻擊的時候協助防守,平時他們分段巡邏,防止細作和小股的後金兵從險要處攀爬滲透進來,整個山中的防禦,井井有條,後金方面幾乎找不到任何的破綻和漏洞。

打鑼聲和呐喊聲終於停止了,成方和楊義看到後金方面的人馬如潮水般退了下去,黑灰色的浪潮看著兇狠,然而根本未能危及到山上的防禦,幾道沿著山梁挖出來的壕溝就牢牢的把後金的攻勢給扼住了,更不必提上了山梁後還有控制隘口的李家寨,就算寨子攻下,也還有更進一步的防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