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0章 衛城(第2/2頁)

自費的一般都是商行裏送進來的,和裕升培養出來的人才還不多,畢竟中級學校才成立不到三年,但出來的都是頂尖的人才,既然和裕升願意代為培養人才,實力足夠的各家商行還是願意送一些傑出的子弟到和裕升的學校學習,出來之後就是很得力的幫手,甚至可以當成接班人來栽培。

李平之的學校在天成衛城裏,並不在李莊,李莊這邊畢竟臨靠工場區,有幾個學校也盡量離的遠些,其余的漸漸搬到天成衛城,反正那邊和李莊的差別也並不太大了。

在坐著客運馬車往衛城的路上,李平之很希望能看到張瀚往那邊去,在天成衛讀書時,張瀚大約是每隔三五天去一次,後來北上之後,有半年多沒在天成衛露面,李平之等人再一次見到他時已經是北上在草原上效力的時候了。

可惜張瀚今天明顯也沒有出行的計劃,半個時辰不到,李平之趕到衛城之後,城中風平浪靜,並沒有張瀚到衛城來的跡象。

幾個月沒到衛城,李平之還是感覺到了一些變化。

年後又開修了天成衛到陽和衛城的道路,這條道從南至北,幾乎是一條直線,中間有一些山地,並不綿密,稍微繞一下道就好,原本有一條官道,年久失修,夏秋天時泥土有半人來高,冬春時荒蕪的草地綿延成片,幾乎看不到官道在哪裏。

陽和衛城是官衙林立之地,宣大總督和副總兵衙門,還有兵備道,分守道等若幹衙門也在城中,商業並不發達,人們也不會無事往那邊去,近年來和裕升在那裏開設了分店,幾乎沒有象樣的商行竟爭,修這條路是為了方便送貨。

李平之不禁沉思:敢修到陽和衛城的道路,還是說明了近來軍司心態的變化!

以前和裕升這邊雖然與巡撫,總兵等高官的關系莫逆,但是軍司這邊的心態就是離這些官兒能遠就遠一些,兩年前漫說修路,軍司上下怕是恨不得把路給毀了,陽和還有大同的官員能不過來就不過來,免生事非。

而到了今時今日,軍司方面明顯更具有自信,心態更加開放了。

城中到處都很幹凈,這與和裕升直接控制也有關系,南北街上原本最顯眼的建築群是商會,現在已經改成了和裕升的分公司,然後是其余的商行,和裕升的幾家學校在十字大街的最東邊,緊挨著原本的學宮和衛所衙門,張瀚若是在衛城就在此辦公,方便他見人辦事和到學校裏去講學。

西街那邊是大片的倉儲區,衛城這邊也是和裕升倉儲區的重中之重,整個西城被遷走了大量民戶,原本的菜田荒地全部利用起來,建成的大倉足可容納數百萬石糧食,就算在國家層面也是相當大的糧倉,另外便是一些軍械庫和少量的駐軍所在,有時候軍校生會在拉練的時候在城中暫休,城西也有一個較小的軍營。

張瀚擔任衛城守備不過二年,整個衛城除了商業更加繁榮,商行更多外,並沒有遷入更多的居民,而是把衛城當成了一個教育和倉儲基地,不過以現在衛城的繁華和幹凈衛生來說,幾乎叫人不敢相信這是一個處於大明西北方向的衛所小城。

街道上車流也很密集,這裏畢竟是和裕升重要的倉儲基地,不管是進還是出,車隊幾乎是絡繹不絕,而且也不僅是和裕升一家商行如此,自和裕升崛起之後,整個晉北宣大地區的商業都比以前更加繁華,原本山西這邊就是新平堡一家獨秀,距離張家口也近,山西商人往北邊做買賣的大有人在,馬市結束後原本會有相當長時間的低潮期,也是因為和裕升橫空出世,馬市不在了,買賣仍然可以做,這也使更多的晉南乃至陜南的商人都往晉北這邊來,天成衛的位置原本就很重要,不然當初也不會被選為衛城,現在因為和裕升的存在,已經是一個大型的倉儲和轉運中心,也是一個極為安全的所在,不少大商號在這裏開了分店,張瀚對此當然十分歡迎,城中也因此變得更加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