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8章 銀幣(第2/2頁)

這裏確實如李慎明所說,這是人力對抗老天的明證,雖然相比後世的那些著名的水利工程相差萬裏,就算比起古代國家級的水利工程也差的遠,但放眼在大同乃至山西一帶,這百年之下能動員數萬人力,花費數十萬兩白銀,歷時數月修築成這幹渠這樣的事情也就只有這一樁。晉商最擅長積累財富,但鮮少有回報鄉裏的,有了錢就廣築大院,修地窖藏銀,因為多山少田,缺乏田畝和近水良田,大量山西人只能放棄土地成為行商,這原本是有進取精神的好事,不過相比張瀚此時的所行所為,就又是差的遠了。

張瀚本人倒是無所謂,他的經歷原本就不可能淪為普通商人的層次,但在外人看來,不論是李莊的工場,靈丘的鐵場,穿行各地的馬車,還有眼前這宏偉的水渠。這些東西都是非比尋常之物,更是印證了很多人流傳的張瀚是所謂“真龍”的傳言。

這裏頭可能有軍情司宣傳部門的功勞,但相比宣傳,實打實的東西擺在眼前,更是會引發很多人的聯想。

張瀚本人則不會往那方面聯想,但他心胸中有足夠多的驕傲和自豪。

不論怎樣,哪怕百年之後,就算他和所有的一切都煙消雲散,但眼前這道渠定然在,還有綿延數十裏的各條支渠,百萬畝以上的土地得到澆灌,僅從這一點來說,就已經不枉此生。

“好了。”張瀚收起復雜的情緒,對著眾人笑道:“我們去鑄幣局,孫初陽怕等急了。”

孫元化早就等著南北渠西邊的鑄幣局,他身邊是王德榜李長年等各工場的大佬,孫元化對這些匠人頭子反而是比對張瀚客氣的多,遠遠看到他手舞足蹈的和這些大匠說話,面色十分和悅。

王德榜等人也不是當年的那些最低等的工匠了,他們追隨張瀚最久,從萬歷四十五年至今一直跟隨,眾人都被張瀚強迫學習和進步,工場這邊的條件又好,不怕耗費,只要是實驗有用,花費再多也是在所不惜。

不管是王德榜改進火銃,或是楊鶴高李長年等人試制馬車,鎖甲,紮甲,只要是確實需要,銀子就是撥下來,加上一直聘請京師等各地的匠人過來補充這邊的技術實力,又強迫王德榜等人識字看書,諸如國朝著名的那些制器的書籍這些匠人頭目都必須研讀,這麽多年時間下來,論起真正的本事,王德榜等人在理論上可能還是不如孫元化這種逆天強人,但在實際操作的水平上,孫元化肯定又是差的遠了。

張瀚倒也喜歡眼前的場面,這幫技術人員算是典型的理工呆子,沒有過多的繁文縟節,說話簡潔,不似到別處視察,總會浪費時間在無謂的事情上。

“見過大人。”

王德榜和李長年等人見張瀚過來,各人都只是一抱拳,只是在臉上露出誠摯的笑容。

相處時間久了,各人都完全理解了張瀚的秉性脾氣,不再有無謂的多余禮節。

張瀚面露微笑,對眾人道:“大夥辛苦了。”

孫元化哼了一聲,說道:“張大人既然知道,那就該早些來。”

眾人聞言愕然,早知道這姓孫的為人十分不客氣,有些迂腐呆氣,沒想到如此不識禮數。

張瀚不以為意,笑道:“初陽兄還是這般脾氣,好了,銀幣鑄出來了?”

“正是。”

孫元化神色也有些傲然,不過轉頭看看身邊的大匠們,又對張瀚說道:“李莊的各個工場也幫了不小的忙,大家都出心勞力,非孫某一人之功。”

從年前選定場址,先搭了工棚就開始試做鑄幣的機器,鑄幣的機器原理和輥軋機相同,只是細節上有所不同,用水力帶動機器壓制,工序在幾百年後相當簡單,甚至想要在硬幣上用什麽圖案都是很隨意的事,而在此時,包括歐洲各國,在鑄幣上都是要花費不小的心力,在圖案,銀邊,重量上,都是要經過好多工序,進行嚴格的管理方可。

工棚內的機器也是分好幾鐘,孫元化開始向張瀚演示。

先是將銀錠或銀塊熔壓成薄厚固定的銀板,然後裁剪成固定寬度的長條,接著再將銀邊條送入機器磨壓,合格之後,再用沖床將銀邊條沖成一個個圓形的銀幣,同時壓花壓邊,這時銀幣幾乎就成型了,再下來就是如張瀚所見的那樣,一張張桌子擺開,上頭擺放滿了銀幣,由工人手磨去掉雜質毛邊,最終銀幣就算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