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0章 請田(第2/2頁)

梁興道:“番薯這兩年越種越多了,孔先生真是能人,現在田間地角,人家的房前屋後,到處都是種番薯的,還有人點玉米種,收成比以前都高很多,關鍵是番薯能肥田,比種豆好,另外就是這兩樣都耐旱,不需要怎麽澆水就能有不錯的收成。”

說話間蔣義親自拿著一堆番薯進來,屋中有生好的火爐,番薯往炭火邊上一擺,很快屋中就充滿著香氣。

張瀚對蔣義道:“你那兄長在台灣,估計也要大種特種番薯。”

台灣的開墾之初,移民過去的福建漢人就是靠種番薯把土地平整了出來,除了番薯外,台灣種植最多的就是甘蔗,這一層張瀚也是對常威和蔣奎等人交代過了。

蔣義道:“若是大人放行,我也想去台灣,替大人開疆拓土哩。”

張瀚道:“一時半會放你不得,你走了誰來保護我。”

這當然是笑話,蔣義笑了一笑,各人說些閑話,待番薯烤熟了,拿盤子裝了,見張瀚沒有別的吩咐,便是又退了出去。

三人唏留唏留的吃著烤番薯,倒也覺得香甜,王長福道:“這幾個月總是麥餅,肉湯,肉湯,麥餅,最多加點腌雞肉腸啥的,吃的還真是膩味,番薯這東西夏天不好帶,冬天倒不妨多運些上來,吃著解膩味。”

張瀚道:“我也叫人到海邊,多采買一些鹹魚之類的海貨,現在已經在試做罐頭,總教大家出征打仗時能吃的更好些。”

“這已經太好啦。”王長福道:“在薊鎮時出兵,各人都只帶蒸透了的幹米或是幹餅子,喝冷水吃這玩意,這已經算是不錯,有的地方斷了頓,等著地方供給,地方上又是隔天才給飯,就是說咱們早晨到了地方,那一天也沒飯,要到第二天早晨才有飯吃。為了趕路,咱們向來是隔天才走一天,所以朝廷調兵,向來走的十分之慢。”

梁興笑道:“老王又念當年的苦經啦。”

“說的是實話。”王長福翻了下白眼,說道:“朝廷調兵,經常有嘩變的事,因為咱們都知道一開拔就可能挨餓,這他娘的誰願意?開拔之後,挨餓不說,還要受凍,打仗還可能會死,打贏了朝廷頒下賞賜,都叫將領和內丁們分了去,咱們狗屁沒有,這能有士氣?”

“老王你也不必轉變抹角的。”張瀚把最後一口番薯咽下去,拍了拍手,笑道:“你他娘的不過是想問我對將士們怎麽犒賞。”

“嘿嘿,是這樣……”王長福道:“這一次和平時的戰事不同,此番算是開疆拓土之功,我知道大人對部下向來不吝嗇,咱們從上到下也是受恩深重,下頭也沒有軍心不穩,更沒有人敢出來爭這個賞,但我也知道大家在想什麽……我是當兵的出身,知道將士們怎麽想。縱然大人一文錢不賞也不會有人說什麽,可……”

“可將士們心裏還是會失望的,一次不賞是失望,兩次不賞就是怨望,三次不賞就沒有人跟著我走了。”

張瀚這麽一說,王長福和梁興都站起來,兩人均道:“大人這麽說我們就無地自容了。所有人都是大人一手帶出來的,豈能因為沒有犒賞就反叛?誰敢這樣,咱們定然饒不了他。”

“這也是人之常情。”張瀚正色道:“追隨我的人一開始誰和我有感情?不還是想跟著我混有好日子過?現在將士們打了大勝仗,奪下諾大基業,想著立功受賞又有什麽錯?上位者如果總想著叫別人感恩卻不施恩,就算有恩也變沒恩了。”

兩個軍頭站起身來,肅容道:“大人說的是,屬下受教。”

“不必做出這副模樣來。”張瀚擺了擺手,說道:“把你們的想法,老實說出來。”

“是,大人。”

王長福應了一聲,先道:“屬下等的想法,其實還是想授田。”

“哦。”張瀚面無表情的應了一聲。

王長福壯了壯膽,接著道:“在李莊時,大人說不能授田,因為田畝有限,糧食又是重中之重,所以凡是有地也是全歸公中,不要說授田了,就算自己買也不成。說來好笑,我們軍官一年俸祿高的也是好幾百兩,甚至我和梁興已經過千兩白銀,一個參將混的不好,一年也就是這個數了。若論銀子和各種待遇,福利,撫恤,咱們和裕升的商團兵是天下第一,沒有人敢說個不字。然而,買田置地,這一層卻是差了很多,不少弟兄懷裏揣著幾百上千兩的銀子,卻是沒地方買去。各人都多半是大同府人,除了我和李從業等少數人外,大多是想在本地買屋置田,置下一份產業留給後人,就是我,也是想在大同安身立命,若是沒有草原這些地,大夥兒想想也就算了,現在既然有了……”

王長福最終道:“不敢欺瞞大人,將士們就是想授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