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6章 銅礦(第2/2頁)

確實,這一片地域山脈連結,一般這種地形很有可能出產礦藏,當然也很有可能什麽也沒有,只是一片片的石頭組成的大山。

在內地地方,現有條件下容易發現和容易開采的礦藏,從兩千年前就開始有組織的官方開采了,到如今大明境內儲藏的各種礦藏易於開采的都在開采之中,只有一些不易發現也不容易開采的礦藏,要在後世經過專門的隊伍去發現和開采。

能在這北虜的地界發現這種易開采的銅礦,不得不說是一個極大的幸運,在場的人當然不知道,集寧地方的銅儲量極大,在後世的內蒙古自治區勘探過後發現有五十多萬噸的儲量,居於自治區第二。

張瀚立刻道:“蔣義,立刻派塘馬通知軍政司的人,叫他們多調一些技術人員到這裏來,開展大規模的勘探工程!”

“是,大人。”

所有在場的人都是喜上眉梢,各人都感覺無比振奮。

“我要去另外幾座山看看。”孫元化這時道:“地底下肯定有大量礦石,不過最好先弄清楚,容易開采的淺層礦石多不多,這一片山脈是不是一個巨大的銅礦區。”

“有勞。”張瀚拱手,肅然道:“這一次真是承情之至,我們和裕升別的不缺,確實最為缺銅,這可真是解決了一個大難題。”

大明的缺銅主要原因就是朝廷開發不夠,開礦,特別是中國的銅礦已經經歷了幾千年的開采,一般已經很少有容易開采的淺礦層,都是需要打下深井,以豎井,斜井,堅巷道,斜巷道來進入人員和排水,開采不易,成本很高,而且最要緊的是一個礦最少幾萬甚至十幾萬的礦工,在管理上來說很不容易,而大明的管理水平只能說是比蒙元強,比起漢唐就差的遠了,更是被趙宋甩了一百條街,動員不易,管理吃力,成本高昂,這些原因導致大明的銅礦開采十分落後,不僅僅是民間用銅缺乏,連朝廷的銅儲量都是嚴重不足的。

銅儲量不足,導致民間銅錢缺乏,沒有巨量的銅錢,民間一度是回到以物易物的交易方式上去,後來銀儲量夠了,民間開始大量使用白銀,使用白銀的弊端比銅幣要大的多,不過大明朝廷也不曾明白這點,更不曾放在心上,民間的儲銅一直很少,只維持在一個極低的水準線上而已。

如果眼前這個銅礦儲量很高又容易開采,對張瀚與和裕升毫無疑問是一個極大的利好,最少鑄炮,海船需要的銅部件,各種機器需要用的銅件,這些都不必千辛萬苦的到處搜購再運輸回來了。

如果數量足夠多,還可以向外出售銅料或是自己鑄銅錢,大明不禁私人鑄錢,這也是一個極大的財源。

天黑之前,一臉疲憊的孫元化從另外幾座山上下來,他頭上都是鉆灌木從時沾上的雜草,身上也滿是黃色和灰色的泥土痕跡,看著張瀚等人,這個書呆子拍拍手,居然也是一臉欣慰的笑容:“好消息,附近這些山都蘊藏大量銅礦石,而且多是易開采的淺礦層,張大人,你這一次痛擊北虜,不僅拓地千裏,還得了這麽大一注財源,真是合算的很啊。”

張瀚莞爾一笑,李慎明拍起巴掌來,孫敬亭臉上也顯露激動之色,孔敏行則是笑容中有驕傲和欣慰,不論如何,孫元化也是老師的弟子,而於雜學之上的成就,才使得他剛到這裏就發覺了銅礦的存在,老師學究天人,自己和孫元化兩人都能做出一番事業,將來千百年後,可能也會有人傳頌老師之名!

五天之後,軍政司的李東學和王德榜等人都趕了過來,另外還有靈丘那邊的韓老六也一並趕了過來,蔡九現在在遵化新鐵場,那邊才投入了十來萬兩銀子,招募了不少礦工,需要甄別,訓練,還要新立高爐,舊的爐子有的在使用,有的要改建或是修理,遵化鐵場原本是官辦鐵場,官辦鐵場停止後,也有一些小規模的鐵場在運行,現在當然都被和裕升吃了下來,蔡九他們在遵化等於是重新開辟,雖然出產了生鐵,距離真正如靈丘那般的規模和出產量還早的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