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6章 皇帝(第2/2頁)

皇帝的思路十分清晰,就是大權掌握在皇帝自己手中,任用能實幹的官員,對雜音實行嚴厲打擊……這麽一想,從天啟二年到天啟七年,整個朝局的走向就很明確清楚了。

固然魏忠賢的手段酷烈,搞死了很多東林黨的官員,其中不乏有操守不錯的好官,不過在大的宗旨之下,枉死幾人,在皇帝眼中又算得什麽呢?

地方上,哪怕是袁崇煥是東林黨人,在其犯錯之前天啟也是一直任用他,包括對孫承宗的態度也一樣,天啟眼裏孫承宗是能做實事的好老師,所以絕不讓這個老師回京師來參與到黨爭裏去,對東林黨人也是區別對待,有一些能做實事的,或是身處高位的,比如葉向高和韓爌,天啟帝不會坐視魏忠賢迫害他們,對東林黨內比較偏激的一派,則是放任魏忠賢用酷厲的手段來打壓,這樣一來,整個天啟二年之後的朝局其實一直是掌握在皇帝手中,當然魏忠賢是皇帝手中拿的棍子,打起人來得心應手的同時,這根棍子也獲得了很大的權力,到天啟末期,魏忠賢稱九千歲,全國各地修築生祠,這就是皇帝也不能控制的事情了。

張瀚在想,如果天啟七年皇帝未死,再過幾年,恐怕魏忠賢就如同劉謹等前輩一樣,下場不太好了。

反正根本不需要崇禎出來撥亂反正!

一直到天啟七年,後金的戰略態式是從天啟二年時的極度利好變為十分惡劣,對內對外都是局面非常嚴重,後人以為是孫承宗等少數幾個文官的功勞,這當然是胡扯,不過以前張瀚也沒有太明確的意識,直到今天,他才可以確定,往後的五年是天子大權獨攬,並且力挽狂瀾的五年!

不過張瀚並沒有感覺到切實的威脅……所謂的王朝末世不是說說就算了,皇帝在遼事上謹慎小心,投注極大精力,所以並沒有使局面惡化,而在財政上用的是竭澤而漁的辦法,就算這樣也不能保證整個九邊的軍餉供給,到天啟末年時,朝廷不論中央還是地方財政都很吃力,在地方上百姓承受了過重的壓力,整個局面看似平穩,其實還是岌岌可危,另外就是皇帝對地方的掌控力遠不能和開國時相比,尤其是吏治太差,還有就是中樞收集情報的水平已經降到了毫無情報來源的水準,就算是天啟皇帝的天賦很高也並沒有用處,好象人衰微了,從毛細血管到內臟都出了問題,就算出現一種良藥能解決某一方面的問題,身體的其余部份還是不可避免的走向死亡。

張瀚出來時夏希平和李國賓還在吃飯,兩人一邊吃著食盒裏的飯菜一邊低聲說笑著,他們兩人都沒有想到自己還有被皇帝惦記和賜膳的資格,驚惶之後也是無盡的欣喜,看到張瀚時兩人臉上都有些不好意思,都是趕緊站了起來。

“兩位繼續吧。”張瀚站在窗前,看著重重宮禁,悠然道:“我剛剛感覺和皇上奏對很久,結果兩位的飯都沒有吃完,果然是重重天威,令人感覺凜然難犯哩……”

……

天啟很快回到內廷,他坐著肩輿,也就是四人擡的沒有頂的軟轎,頭前有十幾個拿拂塵開道的宦官,他們衣袍的顏色不是青就是藍,也有紅色和綠色,在眼前大片的黃色中,宮中的都人和太監穿著的衣袍顏色就是唯一的色澤點綴。

在兩側就是伺候天子起居的貼身太監,都是在乾清宮執役,有人捧著痰盂,有人拿香爐,有人持扇子,有人拿著一些緊急急用的藥物,還有人拿替換的衣袍……天啟一天要換好多身衣袍,每一件都價值不菲,不過他並沒有感覺什麽不妥,現在的大明還不可能叫皇帝感覺穿衣服都費力,可能皇帝很難想象,十幾年後的大明天子為了削減宮中的用度開支,把慣例改了很多,包括每天都換衣服這些舊例都革除了。

回到乾清宮東暖閣後,天啟換了一套燕居的袍服,又洗了手臉,感覺身體舒服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