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9章 時機(第2/2頁)

“萬沒想到的事……”李慎明罕有的面色鐵青,神色十分難看。

梁興的臉色也很難看,他是張瀚最親信的心腹之一,和王長福雖然地位相當,論親信程度肯定在王長福之上,和裕升的這些事情,他幾乎事事都有參與,單獨來說,似乎並無大礙,但從塘報裏抄出來的奏折來看,王心一將和裕升的諸般情事林林總總的全歸納出來,練私兵,私自鑄炮造槍,打造鎧甲兵器,又私自屯田,兼並土地,設立商會控制各地商人,走私物品至北虜地方,北上鑄堡與北虜爭鋒……這些事歸結在一起,則張瀚不僅意圖謀反,其實際上已經是在謀反了!

不論哪朝哪代,謀反均是最要命的事情,先秦兩漢,只要有一人謀反,則必誅三族,西漢時的史書上,動輒就是“族誅”!

長安城外的渭水河畔,漢武在時,動輒便是一殺數萬人,渭水滾滾,不知道見了多少殺戮,經歷了多少血腥。

漢法酷烈,唐亦相差不多,玄宗時,有人誣陷太子謀反,玄宗將當時的太子並二王,親生的三個兒子,一日之內全部絞殺!

至大明,太祖時的殺戮仿佛還在昨日,胡惟庸案,藍玉案,均是一殺數萬人,時至今日,謀反就算不族誅,也是十六歲以上男子皆殺,十六以下男子定然流放,婦人也定然全部發賣或入教坊司。

這是天字第一號的罪名,最要命的事情。

梁興倒不是害怕自己,只是感覺自萬歷四十五年以來,張瀚步步在算計之中,從未出過這麽大的疏漏,結果剛被圍兩月不到,就是出了這般大事,他感覺十分慚愧,也是有些難受和壓抑,難道多年的努力,就在這時終結?

此時和裕升正在草原經營的最關鍵要緊之處,勢必難以騰出手來……

李慎明這時正好也看過來,梁興的目光與他對視,兩人都是同時搖了搖頭!

此時就算和裕升舉旗造反,公然抗命,也絕不是好時機!

如果能再過兩三年,和裕升北上成功,經營出諾大地盤,戰兵連輜兵達十萬之數,台灣南海經營成功,歲入在五百萬以上,那時候就算朝廷震怒,要拿捕張瀚和李慎明等人,也盡可以不加理會,有了北上的基業,人心也會真正依附,現在真的舉旗造反的話,一直團結在和裕升體系之內,忠誠不二的商團將士們,到底有多少人會選擇跟隨張瀚一路走到底?

跟著的人定然不少,但選擇離開或是向朝廷輸誠的人也定是很多。

“這等事情,我們定不下主意來。”李慎明轉向溫忠發道:“當今之計,只有你趕緊設法回集寧堡,由大人定奪此事。”

“好。”溫忠發道:“屬下應當立刻出發,只是屬下有一得之愚,要請李先生留意。”

李慎明沒想到這個軍情局的特務還有建言,這一次北上草原,各般事情來看,內衛司下的內情軍情兩部,內情局嚴重失分,軍情局屢屢得分,加上張瀚有分割內衛司,建立特種部隊的打算,李慎明也是對溫忠發高看了一眼,點點頭道:“你請說。”

“如果屬下又成功進入集寧堡,這麽一出一進的,北虜還不知道會鬧什麽花樣,如果集厚兵於堡外,這樣的話,張大人得聞消息要出堡可能就困難的多。我想,既然興和堡這裏壓力不大,李先生可以考慮一下,派一些騎兵往西南活動,攪亂一下北虜的布置,算是對集寧堡的援手。”

梁興點頭道:“這個建言很好,咱們理應如此。”

李慎明也道:“大人的手令是令我們不必急著會戰,中北虜之伏,不過派騎兵稍作策應,這也是理所應當。”

溫忠發建言成功,心中更加篤定,就此出發。

他和禿頭等人已經連續奔波了五六天,每日均是在路上,每人都十分疲憊,另外從西路過來換的戰馬也十分疲憊,興和堡這邊當然要替他們換馬,趁著這一點時間,各人橫七豎八的躺在地上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