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0章 女墻(第2/2頁)

“就是要先討個媳婦,這樣才會有孩子,然後再叫娃兒們過好日子。日他娘的,老子三十多了才過上好日子,個王八羔子一出生就天天吃肉吃饅頭?”

盧大沉思著想,臉上露出扭曲的神情來。

“湯先生,在這裏還住的慣?”

張瀚擦了擦手,大步走到湯若望跟前,笑著道:“堡中生活條件較差,委屈各位了。”

“哪裏差?”湯若望心情也是很好,他在大明住了很久,不過還是頭一回見到張瀚這樣的貴人,當下笑著回道:“和裕升的後勤供給實在是太好了,我看百姓們也是有米面吃,輜兵和戰兵都有肉食供給,咱們教士更是每日都有牛羊肉,我正想找個機會去謝謝張大人。”

“份內中事。”張瀚拍拍手掌,開始順著坡道往堡墻上方爬,湯若望幾個也是跟著,張瀚邊走邊道:“聽說湯先生在給炮組成員加開算學課,有你這樣的大才教他們是難得的好事,吃些肉哪值得一提。”

湯若望等教士的水平真不是蓋的,幾何算學水準在後世不知道怎樣,在這個時代肯定是最高水平的一群人,不僅自身水平高,而且因為是為了傳教方便,這些教士的中國話說的都不錯,也特意學了教學的辦法,他們教起來,確實是比和裕升的軍官教員要強的多。

軍官教員們也是跟著幾個孔敏行介紹的秀才學,他們的水平比起教士來差的多。

張瀚這時有強烈的欲望,他很想湯若望等人能留下來。

不過張瀚此時沒有說這樣的話……日久見人心,現在他留也肯定留不住湯若望,倒是那些想來傳教安身的將來有可能留下來,這已經足夠了。

眾人走上女墻,又過了這些時日,城墻上的防禦體系越發的嚴密,除了女墻和草簾,還在城墻下方開挖了很多藏兵洞,士兵可以直接在墻洞裏休整,不必下城,這樣能節省時間和體能,墻洞裏都是硬木支撐著,不必害怕倒塌。

兩門四磅炮在控制水源的甕城上方放了一門,南門方向放了一門,北邊沒有開門,在凸出部放了十幾門佛郎機炮,剩下的除了留著訓練,被平均放置在其余四個方向。

九百多步的距離,這個城池實在是很小,精壯的受過長期軍訓的戰兵,哪怕是全身披甲也能在最短時間內跑上一圈,對守備人員來說,這時候巴不得城越小越好。

一千一百守軍,女墻上的垛口是每三步一個,三百多個城碟加上幾百個射孔,幾乎所有人都可以進行火力輸出。

從邊又送來了幾百支火槍,大半是火繩槍,小半是燧發槍,因為燧發槍已經多半下發給了各火器旗隊使用,新生產出來的就是這麽些,已經全部送到這裏。

在城墻角落,張瀚看到大桶的火藥,數量大約是兩萬多斤,因為每個墩和軍台加上軍堡都有火器,都需要火藥,集守堡這裏原本只有五千多斤火藥,這十余天又送來一萬五千多斤,如果想要更多,還需要時日。

和裕升的火藥除了少量自制外,多半是以軍鎮和衛所名義購買,不過火藥各鎮都要,特別是遼鎮擁有大量火器,戰略地位也十分要緊,工部出產的火藥多半是送往遼鎮,張瀚就算使了銀子,送到大同這邊來的仍然是數量不足。

近來火藥問題已經漸漸嚴重,好在已經開辟了往日本的航線,張瀚已經吩咐蔣奎等人,回程時可以少帶別的貨物,什麽俵物一類的可以不帶,火藥和銅卻是多多益善。

銅也很缺,大明不僅缺鐵,也很缺銅,著名的宣德爐是宣德年間用的緬甸貢銅所制,大明自己的銅產量很低,因為朝廷管制無方,開采無力,明朝二百多年的銅開采量還不如北宋極盛時的一年,北宋那麽大的開采量還在缺銅,可想而知大明民間缺銅的情形有多嚴重。

野戰炮都是銅鑄,佛郎機則是鐵鑄,然而李莊那裏自己並不鑄佛郎機,所以大量的精鐵無用,鑄炮的銅卻是漸漸不足,哪怕花錢也不一定買到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