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9章 無力(第2/2頁)

總體的態式來說,東西兩路都還算平靜,短期內沒有看到爆發激戰的可能。

輜兵和民夫們還在修築十幾個未完工的軍台和墩堡,車輛繼續在給沿線的墩堡做著補給,偶爾會有小股騎兵爆發激戰,但也很快就平息……蒙古人不願打,小股的騎兵戰他們的交換比太難看了……和裕升的胸甲騎兵有效射程是七十步,在五十步內裝足子藥可以射穿棉甲,七十步之內如果是普通的牧民一樣可能被殺傷,而蒙古人的騎弓根本無力洞穿板甲,胸甲騎兵們的死傷只是來自從戰馬上的摔落或是被射中面門或咽喉,交換比一般是十五比一,有時候蒙古人甚至會更慘一些,進入四月之後,這種小規模的騎兵戰也減少了很多,幾乎很難再發生了。

湯若望和幾個教士,還有和裕升的炮組成員們在拆裝佛郎機,這些教士對軍堡裏的兩門四磅炮十分熟悉,使用起來毫無滯礙,他們在澳門的制炮工場都呆過一陣子,大明對築炮技術十分渴求,包括湯若望都學習過制造和使用大炮的技術,在康熙年間,湯若望還被康熙皇帝委托制造大炮……那是幾十年後的事情了。

湯若望和教士們久久的凝視著眼前的小型火器……說小型也不算太小,佛郎機大的重千余斤,可打四裏,但因為沒有好的承載器,戚繼光曾經抱怨過佛郎機不利轉運,戰場機動性太差,後來幹脆放棄了八尺或九尺長的大佛郎機,在薊鎮專用七尺甚至是五尺身管的小型佛郎機。

因為軍鎮的要求,工部也在萬歷年間大量制造小型佛郎機,這東西來自正德年間,明軍在此之前是用大將軍炮,因為沒有炮耳,也沒瞄準器,亦無炮架,在戰場上每發一炮準確率都低的可憐,然後因為沒有支架,每一炮都會仰翻,戚繼光說大將軍炮得數十人來操作,效率太差。

後來出現了佛郎機,有炮耳,瞄準器,也有炮架,明軍如獲至寶,大量仿制,光是在遼陽一城就有過千門,可惜都落入女真人之後……好在老奴他們也不會用,多半都損毀了。

此時擺在湯若望等人眼前的就是三百斤左右的佛郎機,這東西在歐洲已經是古董了,湯若望幾人都不怎麽會用。

“炮分子母,母銃長六尺,巨腹長頸,腹有長孔,用提銃三個,每個重三十斤,裝彈用鉛子一個,每個十兩,射程最遠至一裏半,有效殺傷在一裏……”

集寧堡有兩門四磅炮,由炮兵旗隊長杜伏雷指揮,這名字肯定是後改的,炮兵裏有不少軍官都根據兵種特點重新改了名,感覺添了幾分威風,後來軍令和軍政二司感覺這樣太耗費人力,每次一改名就得重新造冊歸档,兩司一起出台規定,把這股歪風給刹住了。

除了兩門四磅炮,就是有二十多門佛郎機炮,有一半是最近這幾天剛送過來,各墩堡也要佛郎機,和裕升的這種火炮是在九邊各鎮偷買的,多半是監管軍器的將領監守自盜,這兩年來前後買來的佛郎機有四百余門,還有三百余門盞口炮和虎蹲炮,雖不及佛郎機,也是聊勝於無。

杜伏雷一邊說,一邊叫人將子銃塞入母銃的缺口之中,然後指指引信,對湯若望道:“點燃之時,子藥燃燒,不過這種子母銃的形式氣閉性太差,比起前裝彈來射程和威力當然要差一些。四磅炮的最大射程可以達到三裏,是佛郎機的三倍有余。”

湯若望對身邊的教士們道:“這些日子我們要加強練習,這些火炮的操作看起來比加農炮要復雜的多。”

一個教士說道:“這麽多天一直平靜,我感覺戰爭不一定爆發。”

湯若望一臉平靜的道:“不管怎樣我們已經在這裏,大家平安最為重要,如果有戰事爆發,我希望大家都能安全渡過,所以不論如何,訓練時一定要出盡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