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8章 發昏(第2/2頁)

“兩個七品文官,兩個九品,還有好幾個武職官,這一次還真的算是對炒花格外看重啊。”

“沒法兒。”楊泗孫道:“王化貞向朝廷打過包票,什麽只要他一聲令下,林丹汗,炒花,都會出兵助戰,共擊東虜,他現在肯定是派人來叫炒花兌現承諾了。”

朱大勇搖頭:“蒙古人怎麽可能會真的出兵?”

“可不是?”楊泗孫道:“朝中那些大員也並不全然是蠢蛋,早就有人質疑,不過王化貞是東林力挺,本人又十分自信,誰敢說他在發昏?”

王化貞其實不是純然發昏,林丹汗與努兒哈赤的矛盾也是不可調和的……努兒哈赤要得全遼,同時也要掌控遼東邊墻外的蒙古勢力,這樣才能叫後金有機會進窺關內,恢復當年大金國的祖業,也就是盡得黃河以北的漢人地方,不得蒙古,光憑遼東從山海關硬打,一百年也打不進去!

然而林丹汗色厲內荏,舉動失措,對各部的掌控力很弱,現在熟知蒙古情形的人都知道,林丹汗還在梳理插漢本部和附屬部落的關系,只是這種梳理的過程並不順利,甚至是越梳越亂,林丹汗對各部的掌握遠不及他的父、祖,就算其有心也是無力,不到最後關頭被迫應戰,這個末代蒙古大汗是不會主動應戰的。

至於內喀爾喀五部也是一樣的情形,炒花對各部的控制力也在減弱,五部中有不少台吉心向後金,此前因為宰賽台吉的事,五部已經向後金服軟,但炒花余勇尚在,大家都知道內喀爾喀五部和後金也是遲早會有一戰……遲暮的炒花不打一仗也是絕不可能向努兒哈赤服軟,英雄半生,經常率二十萬騎入寇邊墻的一代領主,豈會輕易伏低做小?

但炒花畢竟也是老了……這也是後金的天命所在,炒花若在盛壯之年,恐怕看出危險形式的他早就主動出兵,十余萬騎抄掠後金的老家,努兒哈赤不要說打廣寧遼西,只怕會被蒙古騎兵磨的不能出遼中一步……

炒花老了,只能在自己的領地上靜候他和後金的最後一戰,贏則保持五部現有的狀態,輸則認命歸誠,從此蒙古人成為女真人的附庸……

這些事都是有心人一看就能知道的事實,王化貞身處廣寧這樣的地方,其實應該對蒙古的情形一清二楚,卻是有這種妄想和昏招,實在令人可鄙可嘆……

楊泗孫道:“自己立不起來,妄想借助他人,最好的下場就是唐朝借回紇兵平亂,然後把長安給那些胡兵大肆劫掠……”

朱大勇嘆道:“他們要走了……”

炒花應該是明確拒絕了明使的請求,並且對他們毫不客氣。

此前明使過來,最少還有相應的體面尊榮,大開宴席,召開會議,面子上總過的去,這一次似乎炒花都不曾見,四周還有甲兵露出兵器威脅,幾個明使連同隨員,幾乎被粗暴的攆上車,然後直接逐走。

看到紗帽圓領的官員們狼狽不堪的上車,都是腳步踉蹌的淒慘模樣,楊泗孫和朱大勇等人俱是面色陰沉。

朱大勇轉向身後,對著一群相隨而來的騎兵們道:“北虜人就是這樣,力強者他便對你無比敬服,力弱而求他者,便是眼前這般模樣……”

楊泗孫也道:“咱們大明的一些士大夫十分荒唐,什麽修仁德而遠人來服,純粹是狗屁,是咱們甲兵比他們強,再給他們一些‘仁德’,這些家夥才會來降服,真正能叫他們敬服的,只有刀和槍!”

……

趙立德等人回到廣寧時,發覺城中的兵馬正在大舉開拔出城。

不僅是廣寧城,駐地在城外的各部明軍也是在紛紛集結。

趙立德等人不敢耽擱,立刻趕赴巡撫衙門,前去求見王化貞。

各人的臉上都是有受辱過後的悻悻模樣,有屈辱,有憤怒,也有茫然,各人感覺這一趟跑的很無謂……十幾年前大明還和蒙古人打生打死,十幾年後東虜興起,大明的封疆大吏居然指望北虜來救命,這是何等荒唐的事情!

一個姓楊的兵備參議出來迎他們,知道結果後臉色也十分難看,他把趙立德等人帶到偏廂裏等候,對他們道:“現在正在正堂召開軍議,決議與虜決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