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1章 模型(第2/2頁)

這個方案其實不是軍政司搞,而是張瀚交代下去,現在沒有上報只是因為還在考察,在技術上是否可行,能不能滿足未來的需求,根據最新的進展報告,河道應該是沒有問題,張瀚的嶽父大人和孔敏行都是行家,他們一個是考察工業用水,一個是考慮到農業,算是方方面面都顧及到了。

“紮甲和鎖甲,鐵甲的不同之處在哪裏?”

“紮甲其實就是大號的鐵鱗甲。”楊和高解釋道:“鐵甲的鱗片小,層層疊疊,厚實而防護力強,紮甲在前宋特別流行,優點就是甲片大,一片抵得幾十片鱗甲鐵片,這樣打制起來要快的多,和鎖甲相比,鎖甲韌性過之,和胸甲相比,防護能力也要差些,但勝在甲葉大,易制成,防護弓箭的效果佳。我和軍營裏的泰西人聊過,他們那裏鍛造的水平比咱們高的多,以前沒用火器前一直是造全身的板甲,他們的貴族都是領兵的,身披重甲和手持重兵,在戰場上一個能打幾十個農兵,咱們這邊鍛打的本事差些,還好有高爐,可以彌補這上頭的不足。”

張瀚凝神細聽,最終決斷道:“能做便抓緊做一批,戰兵在一兩個月內,應該全部裝備上鐵甲,不論是鱗甲還是胸甲,或是紮甲。”

“是,大人放心,兵器局一定盡全力!”

楊和高答應著,見張瀚沒有別的吩咐,和李長年等人一起退了出去。

張瀚抽過紙來,批了一張緊急撥款的條子……楊和高當然不是隨便說說,制甲要大量的投入,就算是紮甲也一樣一領好幾十兩的成本,張瀚批了八千兩,算算也差不多了。

重步兵現在一共有不到七百人,都是軍中的驕子和精銳,他們也是大陣的定海神針……張瀚的步兵大陣,火銃和大炮是攻擊輸出,長槍方陣是推進的城墻,火銃手和大炮依托方陣推進,騎兵在左右翼配合方陣,還沒有單獨做戰的能力,重步兵則是方陣的定海神針,進可攻,退可協助長槍兵防守,他們要保護方陣的陣列完整,打擊敵方的遊兵死兵,保護火銃手的陣列完整,必要時突進攪亂敵人的陣腳,重步兵經過殘酷的體能訓練,身手最優秀,耐力和爆發力都強的好漢子才能成為重步兵,他們身披重甲,手持利刃,經過嚴格的長期的小隊列的訓練,可以組大陣,也可以小規模的配合作戰,戰場規模越大,重步兵的作用就越大,也是到了該給他們配全鐵甲的時候了。

……

正月裏整個軍司都很忙碌,連張瀚的天成衛的公事都多了一些,待他最近一次從天成衛城返回時,李國助等人也終於到了離開的時候。

佩特林一行雖然急著走,但張瀚的北上人員由軍令和軍政兩司厘定,除了鄭芝龍外,李國助帶來的人中,鄭芝虎和鄭芝豹也願跟著北上,何斌與甘輝也願去,張瀚找李國助要了這幾人,另外挑了一個鳥銃旗隊當護衛,還有軍政人員,繪圖人員,參謀人員,湊起了近百人之多的大型使團,人員好挑,北上的領頭人員難以決斷……常威是肯定不行,他和蔣奎等人一定要南下,南下經營也是重中之重,常威必須從無到有的一直參與進去,這樣將來才有統馭全局的威信。

最終張瀚點了莫宗通的將,近年來這個大夥計出身的分店掌櫃成了大區掌櫃,一直在陽和城中經營和裕升的生意,雜貨,糧店,帳局,騾馬行,全部一肩挑,管著幾十個分號,近來培養的幾個分店的掌櫃也漸漸起來了,張瀚深感人才難得,決定叫他北上,如果順利,將來可以就便在北方主持大局。

“對俄國人不能客氣……”簽押房裏,張瀚對莫宗通殷殷囑托道:“有理的話一定要據理力爭,有什麽想法不能‘點一下’,一定要明說,咱們這裏做生意的和氣生財和遇事忍讓的做法在那邊行不通,你不爭,不說,人家就當你是畏懼,害怕,或是理虧。不要說有理要爭,無理也要攪三分!”

莫宗通一直站著聽,並不插話,人很安靜,只是兩眼顯的十分有神,透著一些靈秀之光。

“這俄羅斯人居然是這樣的脾性?”聽完之後,莫宗通有些頭疼,皺眉道:“這似乎有些蠻性未消的感覺?”

“嗯,差不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