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9章 細雨(第2/2頁)

整個山西,半個畿輔,宣府,大同,延綏,直抵關中,關連到的府有十幾個,衛所好二十多個,縣一百多個,騾馬行和帳局分號近二百家。

騾馬行和帳局人手已經超過五千八百人,正在往六千大關邁入。

在太原等地也建了商會,只是影響力和實力都遠不及大同這邊,在那邊張瀚行事不能隨意,所以只能慢慢來。

鏢師的人手並沒有增加太多,晉北到張家口京師和畿輔以南的地方都很太平了,各地還有商團弓手駐紮,張瀚為了鍛煉騎兵經常派騎兵在各處巡邏,算是長途拉練和找練兵的機會,不過幾乎找不到了,連大山裏的土匪也被剿的差不多,現在新兵想打仗和殺人,只能和周大牛部搞假打,參謀司擬好計劃,周大牛出來晃悠一圈,新兵們不明就裏以為是打仗,其實到最後也死不了幾個人,只是長途的負重越野和準戰鬥訓練。

派往草原的人手也越來越多,八千六百個戰兵,現在有三千多派在草原上,已經接近一半,根據上次會議的精神,參謀司和軍令、軍政等司已經又擬定了七個局緊急調至草原的計劃。

靈丘的礦工已經超過兩萬人,今年目前為止煉鐵已經有四千多萬斤,往下去天氣越來越冷,大半的高爐會封爐,明年開春再恢復,預計最多可以抵達五千萬斤的產量。

這些生鐵大半被煉成精鐵,源源不斷的送到李莊的這邊的工場,也有超過千萬以上的生鐵被送到畿輔河南陜西一帶銷售,靈丘鐵已經成為北鐵代表,甚至有一些關中過來的商人,趕著幾輛驢車也跑到靈丘買鐵,靈丘東山下的鎮子已經有好幾個,飯莊就有好幾百家,很多中小商人等不及靈丘這邊的大車送貨,自己折算了運費後還是合算,於是就自己跑過來買鐵。

這也能看的出來,大明境內的鐵荒到底有多嚴重!

已經是十月,張瀚要在年前把明年的產量,人員數字,新開高爐數字都定下來。靈丘這一片的鐵礦易采的區域已經差不多都在采,潛力有限,遵化那邊雖然經過二百年的開采,還是有一些易采礦區,等遵化也有千萬斤以上的產量估計就能最小限度的滿足大北方區域的使用了。

明年還打算大量買船和出口鐵器,這也將成為一大財源,收益肯定在百萬以上,只是和投入算起來,這收益也不算什麽了。

加上在草原上要加大投入……張瀚捏捏眉心,有些出神。

一年二百萬以上的收入,估計是要左手進,右手出了。

帳局存銀三個月以上的還是少,金額也是小,現在存款額度在二十萬到五十萬左右浮動,時間也很少有超過半年的。

和裕升帳局的信用度是不用多說了,只能說人們的觀念很難在短期內扭轉過來,銀子放別人家就算有利息,到底不如放在自己家裏更叫他們安心。

想想幾百年後還有不少人把現金藏在自己家裏,被老鼠啃了,長時間陰潮腐壞了的,這一類的新聞很多。

別的事好辦,扭轉人們觀念的事,那就難辦了,只能徐徐圖之。

晉北因為馬市的關系,富裕的商人極多,張瀚以前覺得可以輕易拉到數百萬的款子,現在看來自己是過於樂觀。

李夢年這時笑道:“續宗,續文過來了。”

張續宗和張續文算是張瀚身邊罕有的親族,常威是戚族,並不姓張,而續宗和續文才是正經的親族。

續宗和續文都在侍從司,以前他們的職份是典書,後來成立侍從司,按級別是旗隊長級……張瀚又不曾造反,他的部下只有少數願意在經歷司或清軍廳任職,軍衛的職位,只要稍有出息的讀書人都不會願意,這反而便宜了李東學等夥計出身的人,他們不是秀才更不是舉人,能有一個官職,整個家族都會感覺榮耀。

在張瀚這邊看,續宗和續文的能力只能說是正常,秀才身份,做事卻沒有太多靈性,也不象其余的各人能放下架子全力效忠,把他們放在身邊,倒是對蒲州老家的一種交代,張瀚現在的地位和權力,其實可以用更多蒲州的人,只是考察了幾個人後,發覺能力都很普通,又期望過高,這樣不如不用……直接給銀子打發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