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5章 硬貨(第2/2頁)

李國助現在關心的就是這批鐵器的質量,如果質量過的去,他決定就按蔣奎說的價,十萬兩,把這批鐵器都吃下來!

李家父子做生意向來如此,自己有利,也給別人利,凡事要守規矩,到了這港口就是海商,不能搶也不能以強淩弱,以商對商,談下來就談,談不下來也不勉強。

到了外海就是外海的規矩,李家的船隊遇到好搶的商船一樣會搶,外海的規矩就是弱肉強食!

一行人騎馬往港口去,倭人缺馬,不過李家這裏幾十匹馬總是有,各人從城堡一樣的宅邸出來,穿過村鎮一般的聚居地,在大片倭人夷人漢商的簇擁下到船邊棧橋上看貨。

鄭紹來叫夥計從底艙搬貨出來,要他們把每樣貨都搬幾簍下來,這些鐵器都裝在草蔞裏,每樣之間還塞著草,海上風浪大時顛簸的厲害,這一套都是裝瓷器的辦法,其實鐵器精良的話,互相是很難撞壞的。

鄭紹來也是有些緊張,這一樁買賣做成了,這裏他以後也能常跑,往倭國的利潤不小,關鍵是航程短,而且安全!

安全是最要緊的,跑馬尼拉或是巴達維亞,或是馬六甲,甚至到印度沿海,這些地方航程遠不說,安全性也降低很多,在海上遇到台風就是看命,能不能活下來只能看老天,在曾母暗礁一帶到處都是沉船,從宋朝到現在這幾百年下來了,不知道多少海船沉在那裏。

還是跑倭國的航線最好,但這條航線海盜也最多,如果有李家勢力的青睞,日本航道就很保險,日後可以常跑了。

“大鐵鍋,大湯鍋,勺子,菜刀,鐵酒壺和鐵面盆,還有大廣鍋,大燒鍋,鐵通條鐵爐釘,大公子,還有鐵鋤,鐵鐝,鐵鏟,鐵鍬,還有鐵索,鐵鎖,鐵斧等物,大小不一的鐵針沒有辦法數數,只能按斤稱……”

鄭一官到底年輕,這時一臉的興奮,經他手過下來的鐵器有好幾十種,數量也很多,等最後看到鐵針的時候,四周的人群都有一種不敢置信的感覺。

這艘船的東主,到底是什麽來路?

這麽多鐵器,這麽大的船裝了一多半全是鐵器,就算拿重金購買也得買空一個大城市的儲存,還不一定能買到這麽齊全,大明民間缺鐵是很嚴重的,從兩湖到雲貴地區,越往西南越缺鐵,在四川雲南貴州一帶,不少百姓還用的是石鋤一類的農具,因為太缺鐵了,有錢也買不到。在漢人區域也缺鐵,百姓幾家共用農具的也很常見,農具和生活用具都很貴!

這一艘船的鐵器,不要說倭國,就算在大明也是好貨,肯定人人搶著要!

李國助一開始還抱著無所謂的態度,後來他的神色越來越鄭重,他比所有人都明白眼前這些鐵器意味著什麽。

倭人缺鐵比大明還厲害十倍百倍!

他們的兵將只有少量大將能披鑲嵌鐵葉的甲胄,多半武士只穿皮甲,那些足輕就什麽甲也沒有,現在雖然幕府狩武,但各地方的大名還是要有自己的直屬武裝,少量的鐵都用在打造兵器和鐵箭頭上,農具十分缺乏,連鐵針這樣的物事都很少,要不然一根鐵針能賣二分銀子?

按大明的銅錢比,現在一兩銀子換六百文萬歷金背錢,一錢六十文,一分六文,一根針賣十幾文金背錢,在大明雖然缺鐵,一文錢也夠買針了。

這是十倍的差價,而且是轉出就能都出光的硬貨!

“大公子,我看過了,所有鐵器都是一樣的精鐵鑄打,工藝都是上佳,沒有發現一個次品。”

不僅是鄭一官,李國助帶來的隨員也在檢查,運下來的鐵器數量和種類都不少了,而且明顯是隨機搬運,他們檢查了過百個草蔞,沒有發現一件次品,每樣鐵器都散發著精鐵鑄打後的柔和光澤,比起那些粗陋的生鐵鐵器,明顯要高出好幾個档次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