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1章 等待(第2/2頁)

一個哨騎突然飛馳而來,驚起了大片休息中的牧民。

……

“那兩貨不知道敢不敢來打。”

“估計在五五之間。”

“嗯,畢竟膽寒了。”

“還是要看人數吧,沒準覺得咱們人少,可以打一打看。”

常威和王一魁一說一答,兩人的神色都很輕松,常威穿著淡綠色的短袍,頭戴一頂軟腳襆頭,臉上是淡淡的笑容。

常威腰間懸著一柄直刀,他沒有把刀抽出來,王一魁也沒有抽出腰刀,常威和他都是最高層級的指揮人員,他們如果需要抽刀,大約仗也打敗了。

眼前是青城司和新平司這兩個司近半的人員,兩個司有三個半局在這個山谷處等候蒙古人的出現,六百多人在這裏已經駐守了五天,終於等到了重新收攏好的布囊和素囊。

常威接著道:“在這裏打跨他們,板升城裏的人也趁亂動手,素囊積攢了不少財貨,三成給蔔石兔汗,三成拿出來給大小台吉分,咱們拿走四成,估計不會有人替這兩貨出頭。”

王一魁笑道:“我只負責打仗,聽從指揮,別的事一律不管,你也不必和我說這些。”

常威哈哈一笑,這話題果然沒有再說下去。

王一魁指著眼前山谷說道:“往北去有九峰山,東南那邊是巒漢山,西邊是大黑河,這一片雖然是平地草原,不過不適合做大規模的草場牧場,要不然當年俺答汗也不會在青城附近發展那麽多板升地,又用馬種地,又叫漢人種菜,他們也是沒辦法。”

常威掃視著四周,遠處是隱約可見的山巒山脈,河流看不到,不過能感覺到水氣和流水的聲音,在前方是一些不知名的小山谷,層疊可見,往北方看當然還看不到青城,往青城騎馬還要跑大半天,不過已經可以看到一些田畝土地,還有一些漢人村莊一類的聚集地,不是純粹的牧民的牧場和氈包。

青城附近有好幾十個板升地,其實大的就是城市,小的就是鎮子,村落,土默特部這邊有不少糧食和蔬菜出產都是靠漢人種地所得,種出來的糧食和蔬菜補充了蒙古人最缺的物資,所以漢人能在這裏生存下來,就象是漢商可以暢通無阻的在各部落間通行一樣。

不僅是土默特這裏種菜,往東一直到內喀爾喀五部,插漢部,都有流亡或被強掠的漢人在種地。

王一魁繼續說道:“他們要想盡快回到青城附近,這裏就是繞不過去的地段,除非他們往西或是往東,從別人的部落裏繞道,那就得走一個月以上的時間,而且也不能保證別人不對他們動手。所以說來說去,我看這一仗能打起來。”

會戰能不能成功,得看雙方是不是都有打的欲望,或是一方逼迫一方不得不打,形勢,地理,還有追擊的能力,缺一不可。

如果一方不敢打,或是有逃避會戰的能力,這仗就打不起來。

在他們眼前是一個半圓形的陣列,以步兵為主的軍陣一般都是這般擺,不過和純步兵陣不同的就是每個隊都配給一輛大車。

六十七輛大車首尾相連,擺成了一個半圓形的陣列,所有的步兵都在車輛的掩護之內,因為選擇的地形有利,騎兵很難繞道從車陣後邀擊,所以並沒有擺出圓陣。

這車也是李莊馬車雜項局所出,軍用大車早就有定型,眼前這一型在一年前就試用過,車輛當然也是四輪車,前後輪相等,車廂四方,轉向機構和減震簧片和民用車一樣,最大的不同是車廂比較大,與最大型號的民用運貨大車相當,不同的就是運貨的最大款是半封閉車廂,多半用來運送鐵材原料和鐵制品,軍用的就是全封閉,而且兩邊開著射孔,可以打放鳥銃,也有大的孔洞可以打放盞口炮。

車廂的木板是取的硬木,還加裝了薄鐵板,在這個時代要擔心的就是弓箭,不管是遊牧民族還是漁獵民族都是用箭,北虜和東虜都較少用火器,東虜要掌握火炮還得是孔有德投降之後的事情,暫時還完全不必擔心。

這樣的重型車輛在這個時代幾乎是無敵的存在,箭根本射不透,兩車之間有鐵索相連,不必擔心被沖亂,同時士兵在兩車之間的空隙裏用大型插牌來防禦弓箭,自己可以放心的對敵人攻擊。

“現在就等著韃子來攻就行了。”王一魁很舒服的站立在原地,兩眼目視著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