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1章 帝心(第2/2頁)

只有一個倒黴蛋被擊中,因為鳥銃是朝天放的,只有一顆流彈擊中了一個倒黴鬼,在他發出哀嘆和悲嚎之後,幾百衛所軍丟了手中的破爛,開始四散潰逃。

李國華這個指揮僉事也跑了,只留下鄭指揮和他身邊不到二十人的家丁。

“怎麽會這樣?”鄭指揮一臉震驚和不敢相信,一群商人養的護衛居然敢對朝廷命官和官兵開火,他們又不是土匪或流賊,向來孱弱膽小的商人怎麽會有這樣的膽氣?

鄭指揮使雖然是將門,不過近年來一直在晉南當職,很顯然,大同這裏的情況他已經摸不清楚了。

“你們這是要造反嗎?”鄭指揮鼓起最後的勇氣,向李來賓等明顯的指揮人員所在的方向喊去。

“鄭指揮,你還是想想怎麽護住你的烏紗帽吧。”李來賓沒有理會對面的叫喊,倒是馬超人在一側叫道:“公開帶兵圍攻商行,搶掠民財,橫行不法,看你如何交代才是!”

“胡說八道。”鄭指揮使怒道:“虧你還是舉人,官府用度不足,不征用百姓商人,難道叫我們當官的自己貼錢嗎?”

“啊?是不是?”鄭指揮使看向四周,怒叫道:“是不是這個道理啊?”

……

“那個韓畦無能誤事,惹是生非。既是如此,他來了朕亦不見他,晾著再說吧。”

又經過一段時日,特別是上次廷議之後的天啟又似乎掌握了一些治國的精髓,這一次韓畦可謂是破鼓萬人捶,不僅大同那邊有人彈劾,總兵,兵備,沒有一個說巡撫好話的,巡按雖然沒有彈劾巡撫,不過奏議上也沒有說巡撫的好話。

然後是東林黨群起而攻,楊漣這個大炮筒子先開炮,接著左光鬥跟上,這兩人是東林黨旗幟般的人物,遠非那些阿貓阿狗的彈劾能比,這時天啟卻沒有急著下決定,召見孫承宗詢問一番原委後,終是下了旨意,令韓畦回京述職,又委了鄭國昌為新的巡撫,召來進京陛見。

“鄭國昌怎樣,朕要看了之後再說。”

偌大的文華殿中只有固定的侍班人員,天啟沒有召見太多,近來他對固定的文華殿講課的那些儀式和所謂的經典已經不再如之前那樣敬畏。

在此之前,不到二十歲的小皇帝對文官宣揚的那些都是深信不疑,對儒家的經典充滿敬畏,現在天啟的心中卻是自有主張。

“皇上所說甚是。”孫承宗臉上是滿意的笑容,這一次的倒韓一事並沒有在朝堂引起什麽風波,大家的關注點還是在遼東之事上,對大同巡撫的更換興趣都不大,關鍵是韓畦了不起算晉黨的外圍,晉黨也早就完了,鄭國昌又什麽黨也不算,沒有黨派沖突,無形中阻力也少了很多。

孫承宗對鄭國昌的能力還是很看好的,這人如果知情識趣的話可能會加入東林黨,不過孫承宗對經營黨羽沒有興趣,他也不會主動見鄭國昌。

“那個叫張瀚的,這一次抗擊北虜,立功不小,將他由巡檢轉武職吧。”

轉張瀚為武職官,並且升遷到重要的職位上,這事情是東林黨劉國縉上奏提出來的,天啟對張瀚並不了解,不過他對張瀚印象很好……這來自兩件事,第一是張瀚打敗北虜,立功不小,天啟對做出實際成績的臣子還是不吝封賞的,皇帝對待臣子不是那麽苛刻。這一點來說,天啟皇帝比起他弟弟要厚道的多。第二點便是天啟皇帝在仿制和裕升的西式馬車,技術上遇到不少困難,仿造的總有很多地方不如人意,缺點很多,他感覺張瀚在制器上有兩把涮子,大明幾千州縣,不要說巡檢這樣的小官,便是三四品要職的官員皇帝也不會有太深的印象,甚至是部堂以下的京官,就算經常朝參,想在幾千京師文官中令得皇帝關注,並且記住自己也近乎是不可能的任務,倒是張瀚因為被天啟敬服制造器物的技巧,已經給天啟帝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一點恐怕張瀚自己也想象不到。

“對大臣,要緊的不是聽他說什麽,而是看他做事怎麽樣……”孫承宗告辭之後,天啟喃喃自語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