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7章 解套(第2/2頁)

“文瀾這席酒宴不簡單。”麻承恩是世家子弟,一進門就看出來這桌酒菜的不凡之處,他親熱的攬著張瀚肩膀,笑著道:“有心了。”

李慎明笑罵道:“文瀾為何我每次來你都是隨意備些酒菜,若不是跟著這麽多貴客,我何時才能吃到這樣一桌酒菜。”

鄭兵備這陣子與各人廝混熟了,也是減了不少的文官架子,當下先被讓著在首位坐下,也是笑著道:“我等今日是來吃大戶了,文瀾的酒菜花再多銀子亦是應當。”

“二叔這般說可冤了我了。”張瀚叫起撞天屈來道:“平日裏我可也不是怎舍得在吃喝上花銷銀子。”

賴同心湊趣道:“文瀾這人我知道,平時再儉省不過的,他的弓手這般精良,若沒有銀子怎可能練的出來,可嘆文瀾自己富可敵國,平日是絕看不出來的。”

“這位遼東金蝦難得。”鄭兵備笑了一陣,臉上突有沉郁之色,緩緩道:“現在大明只有遼東都司三分之一,三分之二被東虜所奪,二十萬將士埋骨遼東,諸多總兵亦喪命於斯,想想也是可悲可嘆。”

各人都沒有問張瀚這遼東的蝦是怎麽來的,張瀚手眼通天是人人都知道的,鄭國昌也不是故意要說這些話,只是純粹的有感而發。

除了賴同心這渾人沒有心肝,還在訕笑外,麻承恩和李慎明兩人臉上都露出郁悶和不甘的神色。

要說明朝在此時並沒有失掉人心,最少在張瀚看來,除了被逼造反的亂兵和流民之外,整個社會階層都還是心向明朝,二百多年的王朝下來,光是慣性就會使人下意識的效忠,當然這種穩定到了崇禎年間就土崩瓦解了,天啟年間加大了稅賦征收的力度,一邊是遼餉和九邊的開支浩大,一邊是各種大興土木,國家耗費極大,崇禎早幾年不得不減免了一些賦稅,但中期又重新加大征稅的力度,結果到中晚期只有少數權貴和親藩沒有感受到壓力,普通的士紳之家也是壓力很大,中小地主和商人紛紛破產,底層百姓被逼迫到無路可走的地步,加上東虜和流賊兩相夾擊,到崇禎末期時,是個人都知道明朝要完蛋了。

在這裏不論是官員還是李慎明這樣的商人兼士子都是對大明在遼東的失敗感覺郁悶,當然也有憤怒,不過並沒有人惶恐或害怕,壓根不會有人想到明朝會亡國。

李慎明是白身,所以他有些憤怒的道:“朝廷進退失宜,陣前換帥導致遼陽和沈陽和南四衛之失,現在又弄到經撫不和,朝廷毫無辦法,老實說,廣寧和三叉河能不能守,遼西能不能守,也不能叫人感覺樂觀。只有朝廷和邊臣上下一心,和衷共濟,調度大兵才能一舉平遼。從眼下來看,還是王在晉提議的只修山海重關,棄廣寧,寧遠等地,充實薊鎮,以圖後舉來的更加現實一些。”

鄭兵備大為搖頭,說道:“廣寧到寧遠千裏之地,數百萬軍民,哪能說棄就棄。”

李慎明有些尖刻的道:“那就叫人家奪了去,比自己放棄好些?”

鄭兵備苦笑搖頭,若是他拿出官員身份來當然能喝止李慎明,不過這樣就毫無意義,好在張瀚及時出來解圍,他給各人斟酒,笑道:“此事暫時還不是我們能關心的事……杜總兵已經出擊套寇,他算是解套了。”

這也算是一語雙關,眾人都笑起來。

這一次的大戲重頭戲當然是要攆走韓畦,延綏鎮的總兵杜文煥也算出了些力,杜總兵在早前接到調任遼東當守備總兵的調兵,惶恐之下準備出擊套寇來給自己找不去遼東的借口,真實的歷史上杜總兵因為無禮出擊惹毛了套寇蒙古,導致十萬寇套兵臨延綏,弄的灰頭土臉十分狼狽,後來被免職回家,到也遂了不去遼東的心願,這次因為韓畦要將麻承恩與杜文煥對調,杜文煥先是拒絕,現在又主動出擊,而套寇那邊張瀚事前幫他做了疏通,只要杜文煥不要弄的太過份,大家配合演一場戲就算了……杜文煥也不傻,肯定不會搞的太過份了,如此一來,就算真的“解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