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 偶遇(第2/2頁)

“先生不必猶豫。”李國賓一臉熱誠的道:“出聲造勢,我輩雖不是商家,不能言利,但亦不能叫先生徒勞無功……聽說先生要刻印武備志,這是一本奇書,刻資相信不在少數,若是先生不棄,學生等願意效力。”

茅元儀微微皺眉,不過心中還是覺得有些喜悅,他的《武備志》涉獵甚廣,各種事都講了,這導致書中不僅是兵學,也有很多鑄器等各方面的雜說,這樣導致書本要分很多卷,還有不少圖畫,這就得找畫工細細描繪再刻版印涮,現在孫承宗名望起來了,答應他要找一些銀子幫他刻書,以張聲勢,將來可以從別的門路當官,如果現在自己解決了此事,不必欠孫承宗更多人情,想來也是好的。

“此事甚大,鄙人不能匆忙答應。”茅元儀淡淡的道:“還請兩位稍待數日,容我細細思量了再說。”

這樣也算沒有拒絕,二李心知有門,只要沒有意外變數,這事就算成了。

當下李慎明和李國賓一起起身,雙雙揖道:“還請先生切勿拒絕,學生不敢多擾,就此告辭。”

他們和茅元儀還不熟,初次上門,正事說完告辭是應該的,茅元儀也不留,只道:“我送送二位先生。”

三人又到庭院之中,這時正好大門打開,穿著藍色官袍胸口繡著鷺鷥圖案的孫承宗正從轎子上下來,在他身旁有一個矮胖男子也正踩在下馬石上下馬,兩人一邊還說著話。

孫承宗臉上留著漂亮的大胡子,是一個身量頗高,腰背挺直,儀表儒雅,叫人看著就很舒服的中年人的形象,他的眼神也很靈動,透著親切,見到李慎明和李國賓時,孫承宗便是先向兩人點了點頭。

李慎明和李國賓當然知道輕重,當下長揖行禮,然後轉身離開,並沒有停留。

待這兩人走後,孫承宗向茅元儀道:“這位是禦史劉老前輩,也是頗知遼事,私下與我談論你時,也是很多贊譽。”

茅元儀知道這人,劉國縉的科名遠在孫承宗之前,按大明士大夫的規矩,早一科稱前輩,劉國縉比孫承宗早了十幾年,最少有四五科以上,雖然官職在孫承宗之下,科場的成績也在孫承宗之下,不過在稱呼上,孫承宗始終還是要叫他一聲老前輩。

這人是遼東邊士出身,聽說以前還是李成梁的家丁,後來以軍戶的身份應考,一路秀才舉人進士考上來,在京任官多年,為官很圓滑,底子裏很有痞氣。

茅元儀上前欲行跪禮拜見,適才二李都是生員,不必下跪,他卻是白身。

劉國縉很客氣,上前攔住茅元儀,笑道:“止生不必客氣,你算是愷陽兄的門生,你我算是親切的世兄弟,若是不棄,叫我一聲世叔就好了。”

“劉老大人客氣,在下萬萬不敢。”

孫承宗在一旁笑道:“客氣話咱們不必多說,老前輩枉駕前來,必有要緊事情,還是進書房說吧。”

劉國縉笑道:“好,不過要擾你一頓才是。”

孫承宗聞言一邊大笑,一邊吩咐下人準備酒菜。

三人到得書房,各按主客位置坐下,茅元儀打橫相陪,這樣的場合他是不便說什麽話的,只算是陪客。

孫承宗心裏有些奇怪,劉國縉這人不可能無事前來,既然來了必有緊密要事,他卻不要求屏客密談,這倒是奇怪了。

劉國縉道:“我這一次來並無他事,實在是以遼人身份說一句,熊廷弼這人不行,留他在遼,遼事必無起色,遲早會盡失遼東之地。”

孫承宗在東林黨也好,在朝中也罷,向來也是以知邊關兵事聞名的,近來已經有很多人舉薦他為兵部侍郎甚至是兵部尚書,但孫承宗知道自己暫時不能離朝,天啟皇帝對他很信任和依賴,聖學也十分要緊,甚至從私心來說,和皇帝剛剛建立不淺的師生情誼,驟然離開,並不是善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