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章 允請(第2/2頁)

想到汪文言,方從哲心中感覺十分厭惡,他久歷宦途,對汪文言這樣的人物也見過不少,他一邊等著府中管事都過來,一邊輕聲道:“此人必無好下場,必然會死於非命!”

……

“你的親戚,是山西商人?”

“是,老爺。”

徐小七站在下首,臉上神色是畢恭畢敬,若不是王發祥對他的恩情太深,這樣的事他是絕不會做的。

在方從哲表示要遣散非家生子的仆役,並且詢問他們有什麽要求的事情時,徐小七便是將王發祥說的事向方從哲稟說了。

出乎意料之外,方從哲倒並沒有生氣,可能是從來沒有人向方從哲提出過這樣的要求吧。

“和裕升……”方從哲臉上露出沉思之色,他突然道:“去年,我與山西某個門生通信,他倒是提起過這個和裕升。說是東主特別年輕,另外,把車戶,騾馬行,腳行,鏢行都統合到一起,幫人送貨押貨,也替人轉運銀兩,山西到宣府張家口,再到偏關外西邊各軍鎮,現在已經有不少商人都仰賴這個商行,貨物運輸都便捷許多。今年年中,我特意叫人留意了山西各處的商旅情形,果然較以往繁盛了三成左右,一個商行,居然能影響到這麽大地方的商業,還真是了不起呢。”

徐小七對這些事倒也是清楚,王發祥一直向他許諾叫他到和裕升的分號做事,會給他一個相應合適的位置,薪俸也不會比現在低,所以和裕升的事情徐小七也很清楚,聽著方從哲的話,他的臉上也露出驕傲的神采出來。

“既然是個良善商人,做的買賣還有益國計民生,聽說他還自己帶鏢師打土匪,地方軍政情形我亦明白,都是得過且過,他一個少年商人,做這些事也很了不起了。既然靈丘鐵質量不在閩鐵之下,也能替朝廷省下少許資費,我會關照管家,替你向工部李侍郎打個招呼,成或不成,我可也不能保證啊。”

方從哲說了個不算笑話的笑話,他這個首輔現在幾乎人人都知道在等著去職,當然人脈和威望還在,這一點小事應該是能辦成,可若是人家為難而不幫這忙,方從哲也是無計可施的。

“老爺這般幫忙,小人實在感激,無可致謝,只能多磕幾個頭了。”

徐小七說著跪下叩首,“砰砰”有聲,顯示出極大的誠意出來。

方從哲哈哈一笑,說道:“你也別這般急著謝,幫你這個忙,我也是為了國家大政,並沒有太過破格,另外你的遣散賞賜可要比別人少的多,再者,將來我窮了,少不得找你那有錢的東主打秋風。”

徐小七連張瀚什麽模樣都不知道,不過這時候當然沒口子答應下來,見方從哲不說話了,他便悄悄退了下去,出了房門後,擦擦額角的汗,心中總算感覺松了口大氣。

……

京師的金魚胡同毗鄰燈市口,再往北不遠就是當年煊赫一時的十王府所在,當初太宗皇帝為了諸王子孫有地方可居,在京師禁城東華門外修築大片的王府,規制宏偉,占地很廣,不過太宗皇帝斷然沒有想到,後來文官們為了省心省事,從規定的諸王親藩數年一朝改為諸王終於俱不得朝覲,諾大一片王府區域後來閑置無用,連過往的行人俱是少的多,不過居住在金魚胡同的文官並不少……稍有實力的官員都會選擇在東城或西城買宅或租下府邸,只有家族實在窮困不堪的下層官員,才會在北城甚至是南城安家,京城闊大,從南城到皇城再入禁城朝會,十幾裏路,若是早朝,半夜就得動身,真是苦不堪言。

萬歷年間的朝會倒是幾乎沒有,官員們也懶了,剛過午時不久,三三兩兩的穿著藍袍或青袍的官員或是坐著二人擡的小轎,或是騎在馬上,轎邊或馬旁跟著穿青衣的長隨,手裏拿著衣包,預備主人不回家直接去訪客或是去吃酒,要麽就是去逛書店,琉璃廠,萬歷年間還算是太平無事,各樣玩意在京城都很豐富,不論是飲酒狎妓,或是買古董,買書,乃至自己刻印詩集,隨筆,各種文人墨客喜歡的玩意兒都很發達,甚至刻書的費用都下降了,因為萬歷皇帝為了賺錢叫皇家的印書局也承印書籍,哪怕是反書反詩,只要給錢也是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