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章 新車(第2/2頁)

和裕升的騾馬行可以解決這一類的麻煩,每隔幾十裏就有一個分店,運車強不說,還有充份的後勤保障,各店都有地窖,可以短時間儲存貨物。

“其實我們出來的晚了。”楊秋又道:“黎明之時車隊才多,趁早涼趕路的人才是真多。”

車隊漸漸近了,車身漆著黑漆,可能經常維護,車身的漆散發著黑亮的光澤,看起來和新車差不多。

和裕升的車隊就是這樣,不論是剛制出來的還是用了半年多的,每輛車的車身外觀幾乎差不多,經常涮漆和解決一些小的破損。

這是一種形象工程,是張瀚特意的吩咐,越是這樣顯得有些怪和浪費,和裕升的形象就能得到大幅度的提升,有時候百姓之間的口口相傳,當成志怪傳奇般的口吻來說,傳播的效果會比刻意的廣告還強的多。

這是一種很不錯的營銷手段,最少和裕升的騾馬行已經在整個山西省沒有對手,原本的一些騾馬行和腳夫行已經死光了,沒有哪一家能繼續經營下去。

車身的車廂有一些差別,有的是正方型,有的前低後高,也有的是橢圓型,車輪也是後面的高,承重軸負擔的重量也是後面重,前輪要低矮一些,馬夫坐在前車輪上方的轉向軸上,那裏有可以坐人的位置。

車身兩側走著一些牽馬或騾子的人,一隊十來輛大車的車隊,要準備相當多的挽馬或騾子備用,要隨車跟著能修車的匠人,路上壞了可以利用備用的工具和零件來修理好。

“每車可裝二十石到三十五石。”張瀚看著大車,對常威道:“小車裝的少,正常都能裝三十石,太小了的話人家可以雇傭普通的大車,咱們就沒有了竟爭力。”

和裕升的大車主要是裝的多,運費規範,服務也好,不象外地客商到別的地方做買賣,經常要小心遇到不守規矩的腳夫,甚至半道上腳夫搖身一變成了劫匪,殺人越貨的事也有腳夫幹。風險大,收費還高,但不雇也不行,出外做買賣沒有不冒風險的,但如果有更佳的選擇,商人們也不傻。

和裕升已經壟斷了大同宣府和山西各地百分之百的運輸業,只是前期投入還在繼續進行,投入大,收入少,暫時利潤還沒有辦法和帳局比。

不過張瀚相信,長期下來,運輸這一塊的收入,不會比帳局低太多。

不是所有商人和貨物都需要保護,這麽一些果疏或是雜貨類的貨物,加起來不值兩千銀子,根本不需要雇鏢師,除非馬賊或土匪山賊很多,特別不安全的地方。

“若是帳局的貨,就會加插小旗,早早的就會有哨騎出來哨探,也不會光在路上,田野,四周的村落,樹林,都會看看。”楊秋對張瀚道:“咱們帳局已經越做經驗越足,大戶們也越來越放心了。”

“很好。”張瀚開始向車夫腳夫們微笑著打招呼,這裏頭帶隊的幾個都是老人,認得張瀚,看到他們的東主,一個個激動的大叫起來。

呼喊聲中所有的車夫和腳夫都跑過來,一個押隊的分店副掌櫃也跑了來,此前這人是騾馬行裏的夥計,人手急劇擴充後,歷練半年以上的大夥計都能當上副掌櫃或掌櫃。

“東主好!”

這個叫姚富先小夥子倒不怯場,大聲叫喊著。

“好,你們繼續走。”張瀚先說了聲,接著道:“這些車怎樣?”

“新車越來越好。”姚富先道:“三四千斤,這樣的官道走著很輕松。最大的甲字號車,最重裝六千到七千斤,只能走官道,小道不敢走,萬一陷了或歪了,麻煩的很。以前,車子經常會壞,現在走一路三四百裏,幾乎不要修車,小人覺得,三百裏以內的短途,不必要隨車隊跟著修補師傅了。”

四輪馬車剛做出來時毛病很多,主要是因為這是超時代的產物,同時期歐洲的四輪馬車技術早就成熟了,哪怕是被西歐各國看不起的老毛子也是一樣善用馬車,從俄羅斯的東部歐洲部份到中亞,再到東亞,路程何止萬裏,那些哥薩克和被流放的人,就是一輛輛四輪馬車沿途補給,他們哪有什麽好路可走,不也一樣走爛路?

因為毛病多,只能叫師傅隨車走著,隨時修補,張瀚到遼東之前經常可以看到大車壞在路上,那時候和裕升的大車儼然是不少人嘴裏的笑話,現在估計他們笑不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