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出鐵水(第2/2頁)

這些事張瀚也不幹涉,只笑著看,算算時間已經是萬歷四十六年的八月三日,再有十來天就是中秋,他現在想著的只是能在中秋節前趕回新平堡最好。

在這個時代,他只有常氏這麽一個親人,出來這麽久,心中難免有些思念。

再者李慎明說的也對,往塞外的日程不能再拖下去,和裕升內部的事他一直在整理,算算現在走也不大可能出什麽亂子了。這個時代可不象幾百年後,幾百公裏汽車開幾個小時就到了……張瀚曾經從北京開車到草場玩,開始的高速路還好,後來的公路和土路就很難走了,可想而知現在這個時候,從張家口出塞,一路要經過多少地方,走多少個部落,估計來回最少得半年時間,行程遠而艱難,不宜再耽擱下去。

預計中的行程當然辛苦,可能也有不小的危險,然而為了未來數十年的豐厚回報,這一趟又是非走不可了。

八月初時,楊秋帶著二十來個精幹的人手趕到了鐵場,不過一來楊秋就不怎麽見蹤影,鐵場這邊的人也不大了解楊秋的角色,自然也不會有人太在意。

今日就是預計開爐的日子,早晨起,整個鐵場內就很忙碌,很多手頭沒活計的人也圍攏在爐子邊上,等著開泥塞出鐵水,高爐下和耳室都是繚繞著火氣和煙霧,扇爐的人此時是最忙碌的,蔡九和一些有經驗的老礦工在一旁監管著,防止出現意外情況。

張瀚出來時也沒有人招呼他,只有蔣家兄弟貼身護衛,李大用和張學曾幾人昨晚就趕了過來,在礦上住了一晚,李大用對鐵場內外的情形贊不絕口,和張瀚這裏一比,他的鐵場就象個流民乞丐聚集的地方,兩邊一比相差就太遠了。

人家的誇贊張瀚也只是聽著,鐵場象他這樣搞,成本無形增加了不少,如果出爐的情況不理想,傳揚開來,這些東主不會誇他大手筆,反而只會說他是個傻子。

辰時末刻時,鐵場門前又來了十來人,俱是騎馬趕來,張瀚遠遠看到是孫安樂叔侄在前,於是親自到門前迎接。

“張東主不必客氣。”孫安樂和孫敬亭打量著鐵場的情形,兩人眼中都有驚異之色。

不論別人口中說的如何,到底只是耳聽,現在算是眼見為實。

這一處鐵場孫安樂和孫敬亭兩人都是來過,三四十畝地大小方圓,有幾處鐵石礦脈算是易開采的,有小河溪流,算是一處不錯的地方,原本有一個礦主沒有吃的下來,叫靈丘這裏的人排擠走了,張瀚也是外來的,只是勢力和財力雄強,算是立下腳根來,但孫家叔侄萬萬沒有想到眼前這塊地方居然變成現在這樣的局面。

在近兩千村民二十來天的勞作下,原本的平地擴大了十倍左右,荒草和灌木都被鏟平了,一些山石被推走或是當了築房的基石,地方從不到四十畝擴大為三百余畝,山道蜿蜒到半山腰,然後順道直入,眼前就是一片片的房舍,正中間偏向礦脈處就是設定的鐵爐區,一個兩丈二三高度的鐵爐正在冒著黑煙,大片的人群在忙碌著。

在左側,則是一片片的房屋,孫家叔侄在這時沒空去細看,但遠遠一看,全是磚瓦房子,房間的間隙中間放在一排排的桌椅凳子,雖然不及進去細看,光是眼前的這個情形,已經足夠叫他們驚奇詫異的了。

張瀚迎過來,孫安樂和孫敬亭懷著異樣心思,從馬上跳了下來。

在他們身邊還有幾個中年漢子,都是東山會的核心股東,這一次也是跟著一起來,各人臉上的神色也是十分異樣,大約真沒有想到,和裕升的鐵場居然是這樣的情形。

各人寒暄了幾句,這時鐵爐那邊一聲喊,孫安樂和孫敬亭等人面容一整,孫敬亭道:“出鐵水了,張東主,請。”

張瀚心情也是有些激動,轉身帶頭而行,靠近高爐幾十步時就感覺熱浪蒸騰,再往近些便是看到爐子中間的泥塞已經被打開,鐵水自爐中滾滾流水,順著預先設好的軌道不停的湧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