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農學(第2/2頁)

李慎明這時擺起兄長的架子,喝道:“文瀾,你這惡作劇太過了。”

張瀚怕孔敏行誤會,趕緊解釋道:“這是辣椒,種子難得,我還是專門派人到山東才尋得一些,留了一些做種,還有一些拿出來巴巴的招待兩位兄長,怎說是惡作劇……我自己可是先吃了一大口。”

孔敏行原本也有些生氣,這時才明白過來,點點盤子,說道:“這是從南洋傳來的吧?”

張瀚道:“正是,和玉米,番薯一樣,均是南洋傳過來的。原本我該說明,不過為了給兩位兄長留一個強烈的印象,只好先裝傻了。”

這也算是陪罪,孔敏行和李慎明也一笑就算了,兩人再次起筷,這一次有所準備,倒是感覺還好,那種辣中回味的感覺,頓時也是征服了這兩人,一味魚頭,沒多久就吃光了。

“我剛剛要問至之兄的,就是有關於南洋作物……”張瀚這時才向著孔敏行正色道:“剛剛的辣椒,算是先聲奪人。辣之一味,其實只是用來提振人的胃口,要將其當成主食,自是絕無可能。然而玉米這個作物十分耐旱,對肥料要求也並不高,屋前山角,均可種植,而且磨成粉面後,味道雖差,卻也足可當成主食,最少,配合野菜越冬,可以叫人無有餓斃之患,這樣的好東西,怎奈產量太低,小弟的莊園也有數千畝地,可種植玉米的地方不少,有心試種這作物,人都說一畝地只收一石左右,還不如種些小米高梁或是豆類,番薯也是這個道理,對地的要求不高,不僅不需要肥田,種番薯兩年後,土地反變的比之前要肥沃一些,但產量比玉米來也是只低不高,我聽說玄扈公在天津曾經試種過不少,至之兄,我心中迷惑難解,還請兄長開釋。”

孔敏行端坐不動,一見面時的那種士大夫的閑適悠雅已經消失不見,代之而起的是如對大賓的鄭重,這是對張瀚的禮遇,以孔敏行的身份地位,就算張瀚的身家不菲,其實也無須如此,這種態度,只是代表他對張瀚個人的看重。

聽完張瀚的問題後,孔敏行的臉上露出苦澀之意,他遲疑良久,才鄭重答道:“文瀾的問題,實在是一篇大文章,老實說,足可下筆千言來回答。但在這裏,自然無法答的那般詳細,我只能說,因人成事,也因人而廢事。”

“至之兄是說,玄扈公在天津所為之事,他在則成,不在則廢?”

“差不多吧。”孔敏行道:“其實掣肘之處甚多,老師不僅要做民政的事,還要關心朝堂,去年來因為東虜的事發了,老師還被皇上授與編練新軍一事,近半年多來,多半將精力放在練兵的事上,農莊上的事,自然就荒廢了,無人主持,農學的事原本就不被看好,也無人來管,此前所費的心血,多半浪擲。至於文瀾說的番薯和玉米低產,老師這些年都在試種,番薯的問題主要有好幾處,一則是種子不易過冬,種植上南方易於北方,而南方土地肥沃,稻米高產,又不太注重番薯種植,只拿這種東西當點心,所以並沒有廣為種植。二則,就是要挑選良種,與玉米一樣,精心挑種之後,產量最少增加三成,於各方的良種中再選良種,產量必然大為增加,但沒有朝廷牽頭做這樣的事,老師和我等的力量有限,哪有這種可能?其實我跟著老師多年種植,老師在農政全書中已經敘述了一些番薯種植改良增產之法,如翻蔓,剪莖,冷床育苗,剪莖育種,育苗越冬,窖藏幹藏諸法,再能廣選良種,番薯在北方廣為種植還是辦的到的,如果真的能在沿九邊之地推廣番薯種植,真真是利國利民的大好事,可惜老師的呼籲朝堂諸公和皇上都不加理會,真真是可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