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出堡(第2/2頁)

張瀚還在設計一種輕便馬車,前頭一匹馬或兩匹馬,車夫坐在前頭,後面是一個敞篷車身,可坐兩人,後輪高大前輪矮小,車身構件很少,載人行進每小時保持二十公裏的時速,如果一路可以換馬,一天最少能走二百公裏……當然這是理論速度,除非是在大明北方那幾條最重要的大型官道上跑,勉強能保證速度,要想在新平堡到天成衛城或鎮虜衛城,或是再往南,往西,除了往大同的官道還算不錯外,其余的官道都是高窪不平,晴天三尺土,雨天三尺泥,斷橋導致斷路的情形時有發生,晴天還好,雨天一個小時不要說二十公裏,二十華裏也走不了,一小時也就能走十裏地,這還是馬車的功能逆天,若是普通大車還裝了貨,你就在泥地裏慢慢趟吧,一小時能走一二裏地就不錯了。

“東主來了?”

“小人見過東主。”

往工廠區的路口,也就是新制馬車的對面是一排的爐子,打鐵制馬掌就在那裏,打制火銃和刀槍等物也在那裏。

老蔡等人正在這裏查看新打的馬掌,有幾個人牽著馬匹在一邊,有新上馬掌的,也有查看舊馬掌的,老蔡趴在地上看的格外仔細,一點兒疑點也不敢放過。

一直到張瀚走到近前,這些人才看到東主過來,老蔡趕緊爬起來見禮,其余各人也是躬著身子,臉上十足的恭謹。

張瀚一擺手,笑道:“各人繼續做自己的事,不要顧我。”

眾人此時早知道他的脾氣,不是那種高高在上,喜歡擺架子的東主,更不喜歡大家說閑話誤了手裏的事,於是告一聲罪,又是繼續忙活起來。

馬掌也是十分要緊,和裕升現在的騾馬毛驢近千,平均價格是六兩不到,若是戰馬,最劣等的三等戰馬也要七兩以上,日後因為戰亂的關系,戰馬的價格只會越來越高。

大明這幾十年來,利用馬市的關系,除了自己有少量的養馬地外,就是大量的買入蒙古人的戰馬,宣大山西薊鎮每個鎮每次開官市,買入馬匹的銀兩都在十萬以上,馬匹數量在一兩萬匹,邊鎮馬匹加起來有好幾十萬之多,這些戰馬有效的保證了邊軍將領的戰鬥力,用來對付組織結構差,戰鬥力和裝備都差的北虜並不吃力,對付西南夷更是不在話下,有小股流寇,官兵精銳一出也是旋即蕩平,只是遇到師出李成梁的努兒哈赤,明軍就討不了好了。

張瀚當然不會買戰馬,除了鏢師用的幾十匹訓練用的戰馬外,其余的全部是買的挽馬,還有大量的騾子和毛驢,加起來有近千匹,不過這些騾馬當然不會全在新平堡,大半分散在各處的分店裏。

隨著日後分店越開越多,騾馬也必定越來越多,現在老蔡幾個每日帶著人上馬掌,喂馬,涮洗,照料病馬,帶的徒弟也慢慢學會不少東西,堡裏原本就有不少獸醫,被張瀚雇了好些個回來,反正他們也沒辦法到別處謀生,新平堡原本十幾二十家的騾馬行,多少家的車戶,現在全部倒閉關張,腳夫要麽在張瀚這裏謀生,要麽就是四散星去,新來的腳夫就在老蔡跟前做些打雜的事,學習照料騾馬,日子久了忠誠度上來,會在腳夫裏挑一些身強膽壯的補到鏢師裏,目前來看,整個和裕升就象一架精密運轉的機器,每個細微處都運作良好。

“東主,”楊和高這時走了過來,神色有些緊張的道:“東主說的拉絲法我們還在試,現在出來的鐵絲要麽粗要麽細,也很難成型……”

“不急。”張瀚拍拍楊和高的肩膀,笑道:“這東西以前你們完全沒做過,一時半會出不來也不奇怪。”

張瀚就是叫楊和高拉出粗陋的彈簧,用來減震,可以使馬車結構更牢固,只是這東西不要說新平堡的工匠,估計京城也沒有幾個人能做好,明朝之前,中國也沒有鎖子甲,更沒有拉絲技術,元時傳入鎖甲,後來大明開始仿制,早前國力強盛時做的多,這些年國力衰微,鎖甲做的較少,而且防護力也一般,一般邊軍還是以鐵鱗甲為貴,鎖甲和皮甲為次,一般是大將和家丁用來套雙甲用,精銳的弓手也會套鎖甲,數量就很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