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馬車(第2/2頁)

可能這時代亦有知恩不報或不知恩的人,但那究竟只是少數。

“做的不錯,很不錯。”

看了半晌之後,張瀚臉上終是露出滿意的神色。

這一下,所有的馬車組的成員都松了口氣,這一下長籲短嘆的,聲響極大,幾乎形成一股氣浪。

原本壓抑的氣氛一下子松開了,一個個半大不小的娃娃們在不遠處歡呼起來。

張瀚扭頭看看那些孩童,王德榜看到自己家大小子也在裏頭,趕緊道:“東主,小人這就將他們攆開。”

“不要攆,”張瀚笑道:“我是說你們這些小孩放著可惜了的,現下到處缺人,缺夥計也缺店主,也缺工匠,管庫,賬房,到處都缺,這些小子看著也機靈,不管學手藝還是怎樣,最好都是要識字……我知道你們也在教他們手藝,但年紀太小了手藝學著也入不得門,每日放著野也不象話,我叫人立個識字班,不僅是你們的娃子,還有店裏夥計們的小孩都能來學,學費自是不收你們的,每日響午我還叫學堂供一頓飯,你們看怎樣?”

各家的小孩看著野,其實從早到晚都能幫家裏的忙,這些匠戶在院中養了雞鴨鵝,都是小孩子們照料著,若不是供一頓飯,張瀚知道這些人心裏未必情願,雖說以他的威望和權力想怎樣就怎樣,但張瀚做事向來就是考慮周全,人家自己願意和強迫的效果肯定是不同的。

“俺們多是睜眼瞎,不承望現在能吃飽飯,小子們還能讀書識字,這有什麽不願意的。”

王德榜說著就跪下嗑頭,其余的匠人們都是跪下,眾人均是將頭在泥地上嗑的咚咚直響。

後世的人不能理解這個時代的人對知識的尊敬和渴求,鄉村裏有一個秀才基本上就是橫著走了,可以免丁役,可以免一定的田租,按朱元璋的規定是秀才優免三十畝,到了萬歷四十六年一個秀才基本上可以優免一二百畝,中了秀才就會有人投充來獻田,圖的就是優免,象範進那樣的窮秀才畢竟還是少數,好處是實打實的,說話不管在不在理都被敬著捧著,中國人對讀書人的尊敬是在骨子裏的,結果現在大明的讀書人實在不長進,這個民族和國家也被他們玩完了。

張瀚沒有扶他們,待各人嗑了頭起來,他才笑道:“你們嗑我的頭是謝我,我也受了,不過要是真心謝我,得空你們自己也能讀書識字才好,有些東西書上均有,你們識得幾百字就能看的懂帶圖的書,省了我不少事。這樣,還是辦個識字班,不過只對成人,學些實際速成的東西就好。”

對這決定眾匠人就沒有剛剛那麽高興了,他們每日辛苦,晚上只想早早歇著,若再識字必定要花不少精力精神,但這事張瀚不容他們反對,也不商量,說完就又去看那馬車,眾人只好將話憋著,無法再說。

“這馬車套馬用皮帶,皮帶要短而結實,這樣轉向和停車的時候車架不會直接撞到馬身上,有個緩沖之力,騾馬就不會受傷。”

“是,東主。”李長年畢恭畢敬的道:“俺們一會就按東主說的試制一下,用牛皮來做。”

“什麽皮子不打緊,要短而牢固,套在騾馬身上和車輛間有力量緩沖即可。”

張瀚眼前的車子算是初步成型,最重要的就是車輪軸,原本的中國式馬車是兩輪固定在邊框上,轉向很難,而且笨拙易壞。

用軸承與車架相接,加上前置的轉向軸,車身更牢固和能夠承重,轉向也更方便,已經算是初步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