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沉重的思索(第3/3頁)

種種認識,多是張瀚徹底融入大明之後,以後人的視角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總結自己看到的一切歸納得出。

貪官汙吏和腐敗的邊將只是表因,內裏就是這個王朝的體系已經爛透了,根結在開國皇帝朱元璋身上,後輩的不思進取因循苟且使王朝逐漸走向末路,以前張瀚看書只是紙上談兵,現在身處局中,思索得來的東西才大約觸及到了這個王朝覆滅的真實。

但這和張瀚無關,思索雖然沉重,但並不沉痛,他又不是大明宗室,更不是皇帝,也不是勛貴和士紳,他不屬於特權階層,這個王朝的利益與他無關,相反的是,他是王朝打壓和削弱的目標,只是現在大明對民間的控制削弱了,商人們才得以冒頭,既然如此,大明覆亡於否,又與他有什麽相關?甚至對張瀚來說,接觸到的大明的文武官員都如同老虎一般貪婪兇惡,這樣的王朝和這些官員,覆亡了又有何妨呢。

張瀚只有國家意識,肉爛了在鍋裏,怎麽折騰還是中國。滿族在後世也融入華夏之中,民族之爭對他來說沒有那麽不可接受,從小到大國家都是這麽教育他的,他也沒有什麽獨特的自己的想法,畢竟在大歷史的角度中,他只是一個小人物而已。

小人物就操心小人物的事,張瀚現在頭疼的還是糧食,最近這幾個月,這才最要緊的頭等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