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三個掌櫃(第2/2頁)

彼此見了禮,卻又有些尷尬。

周逢吉想了想,伸手讓道:“少東往店裏來,在外頭太冷。”

張瀚點點頭,大步在前而行。

三個掌櫃對視一眼,都有些意外。

要說以前的張瀚是標準的書呆子,只知道在家裏讀書,見人說話都有些迂腐味道了,而且性子有些怯生,遇到場面上的事就有些退縮。

可能也是因為知道自己的缺陷,也知道張家暗伏的危機,原本的張瀚才會選擇讀書應考……他已經是童生,如果考中秀才,地位就有不同,再中舉人,就算不中進士,張家在新平堡的地位也就穩了。

可惜事與願違,張瀚已經考過幾次,都未曾得中,這才賭氣寒冬臘月在書房裏用功,才會受了風寒。

張瀚進了店面,開始打量內裏的情形。

店面其實很大,五開間的大門,房子也是五間,當時的五間房可不是後世能比的,算算恐怕有過千平米大,這麽大的門面,擺放最多的還是糧食,另外就是茶簍子,油簍,靠南墻放著一些布匹和紙張,還有少量的綢緞一類的貴重貨品,北墻角落裏放著一些鐵鍋,半遮半掩的,沒有明擺在當間……鐵鍋這類物資是官市才有的賣,是各軍鎮用來和韃子交換馬匹的硬通貨,私市和小市是不準販賣鐵器,以防韃子買的多了,拿去熔鑄了打造鎧甲兵器。

現在的蒙古各部鐵器奇缺,生活用具都不夠用,鐵箭不足,更不必說鐵甲強兵,因為這種限制,韃子各部的戰鬥力持續下降,宣大這邊已經很久沒有大規模的戰事了。

他看了看,又往庫房去,裏頭有過萬銀子的糧食和茶葉,各庫都堆的滿滿當當的,綢子緞子也有,只是數量很少,這一類的貴重物多是那邊的大小台吉和貴人們要的,普通牧民絕買不起,想也不敢想,出貨量不會太大。

這時店面中站滿了人,三個掌櫃和二十來個夥計都站在店堂中,待張瀚看畢了庫房回來,各人齊齊打躬,向他這個東主見禮。

若是原本的張瀚,必定會手足無措,不知道如何是好,此時張瀚卻是從容自若,向著掌櫃和夥計們作揖還禮,起身後,張瀚朗聲道:“各位辛苦,此前我在家讀書,不曾常到此,今後當日日至此,大家還是同心竭力,要把商號之事做好,有了盈利,自也不會虧待了各人,大家均有好處。”

周逢吉和李遇春微微點頭,李遇春臉上有些驚異,不過隱隱還是藏著一絲不屑,梁宏哈哈一笑,上前道:“少東向來不曾到鋪子裏來,今日頭一回到此,說話卻是暖著人心,著實叫人佩服。”

周逢吉道:“既這般,各人還散去做自己的事,莫忙莫亂。”

眾人應諾了散開,各自忙手頭的事,三個掌櫃和張瀚卻是面面相覷起來。

若張瀚是當小夥計,自然也好區處,若張瀚是成年東主,也是好辦,店堂後面隔著有間靜室,當年太爺和張誠大爺都是在裏頭坐著,張瀚這年紀,資歷,上來就到靜室坐著,怕是坐十年八年也摸不著竅門。

周逢吉道:“少東主就在外間櫃上坐著吧,南邊那裏坐著,且看幾日再說?”

“就按大櫃說的辦。”

張瀚自是明白,今日初至,不可能也沒辦法給自己回事,也不會有什麽事叫自己決斷,真有什麽要緊大事,當然還是和以前一樣,派人到內宅稟報他的母親常氏來定,這種局面,張瀚沒指望幾天內就會改變。

他現在要做的,就是笑眯眯的坐在南墻櫃下的高椅上,看著店堂之中客人來往,掌櫃們怎麽接待客人,商討價格確定種種細節,然後看著夥計們忙忙碌碌的身影打自己眼前經過,張瀚不急,在這個時空,在萬歷四十五年,他還是個不滿十六的少年,他真的不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