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主公賜劍(第4/11頁)

“公瑾此行,意在探關。荊州一直是他心頭刺。現在,他又動了攻打荊州的心思。”魯肅邊說邊用眼角的余光留意孫權的臉色,好讓自己的話鋒能隨機應變。

“人家是大都督嘛,都督且大哉!自然隨心所欲,已臻化境。”孫權的聲音陡然冷峻了起來,笑容裏也多了幾分譏諷。

魯肅趕緊道:“稟主公,公瑾此行雖然有些莽撞,但他是為東吳大業才只身赴險,不避斧鉞……”

“這我也知道!”孫權嗔斷他,臉上已經有三分難抑的怒色。

魯肅也一下子窘迫起來,再次訥訥道:“既然主公什麽都知道,在下就不知該說什麽了。”

“子敬,我問你,誰是江東之主?”孫權卻不願放過他。

魯肅一驚,忙低頭凜然道:“主公!”

“可公瑾擅自前往荊州探關,如此冒失之舉,百官竟無一人敢阻攔!如果有一天,公瑾不是擅自探關而是擅自出戰,江東誰敢阻攔?誰能阻攔?”

孫權的聲音越來越大,重復最後一句時已近咆哮。

魯肅已是眼觀鼻、鼻觀心,即使再愚笨的人,也知道此刻能有的回應唯有沉默。

魯肅雖沉默著,可臉上的每一縷表情又似乎都在替周瑜辯護,似乎在說“那怎麽可能”。

孫權看他一眼,似乎一下子就看穿了他的心思,冷笑道:“怎麽就不可能?周大都督功高蓋主,江東文武早就對他敬畏交加!”

“唉!”魯肅唯有一聲長嘆,應和道,“主公果然什麽都知道。”

孫權正要再說什麽,一名侍者匆匆近前,往孫權所在的方位一個折腰,稟道:“稟主公,大都督進宮了。”

孫權的臉色微微一變。

“稟主公!”魯肅忙道,“雖然公瑾不遜,但為大局計,主公還是迎他一下吧!”想了想,不待孫權回應,又小心翼翼地補充道,“哦,在下去替主公相迎。”

孫權嘆了口氣,臉上的表情漸漸和緩了下來。

“子敬啊,夾在我和公瑾當中,讓你為難了!”孫權低聲道。

魯肅的臉也漸漸放松了下來,笑道:“遙想當年赤壁大戰,我夾在公瑾和孔明當中,那個為難啊,幾乎是生死兩難。但是為難的結果又如何呢?東吳大獲全勝,天下鼎立三分!”

孫權也不自覺地微笑了,眼睛一眨不眨地凝視魯肅,感嘆道:“厚道哇!古往今來,從來不缺聰明人,更不缺厚道人,獨獨子敬這樣既聰明又厚道的人,實在是不多見啊!”

直到這時,魯肅的笑才有了一點真實的意思,他的厚嘴唇咧著,右臉上的一顆痦子一陣抖動。

孫權笑完,想到馬上就要見到周瑜,面色又不自覺地沉了下來。

“還是敢請主公親自迎一下周公瑾。”魯肅低下頭,朝孫權拱手。

孫權卻乍然變色,嗔道:“不!我病了。子敬你剛才親眼看見,我病得厲害不是?告訴公瑾,不見!”

不待魯肅反應過來,孫權已攜著那把斷為幾截的殘劍,轉身往吳宮大堂的方向去了,只留下魯肅一人怔在原地,仰望天空,發出一聲長嘆。

沒有辦法,魯肅只有自己去迎大都督周瑜。

周瑜踏著向上的台階,一眼看見站在吳宮階下的魯肅時,感覺像個闖了禍事等待懲罰的孩子,那眼神裏帶著焦慮不安,笑容既憂愁又關切。

周瑜昂首朝他走去,一面促狹地微笑著,一面遠遠地長揖道:“子敬是在迎客呢,還是在擋駕?”言罷,又裝出一副害怕惶恐的樣子,走到一邊,垂手肅立。

不想平素忠厚可親的魯肅卻不想玩笑,只將胖臉一板,對著他莊嚴道:“主公病了,諭百官——停政三日。”

周瑜微微一怔,臉上的笑容好像一下子被抹去似的。

“明白了……罪在周瑜!”他低語道。說完,低頭想了想,又補充道:“子敬啊,那我更得面君請罪了。”

魯肅嘆了一口氣,剛剛舒展的眉頭又緊皺了起來,也低語道:“公瑾啊,恕我直言,我知道荊州是你心頭一根刺。可你知道不知道,主公心頭紮著兩根刺,一是荊州,一是你!”

周瑜微笑了,英俊的臉上露出一縷天真的狡黠:“人君嘛,心頭自然比臣下大兩倍。”

魯肅不覺啞然失笑,笑完又突然意識到什麽似的向兩邊看看,兩名甲士會意,退下回避了。見四面無人,魯肅方低聲問周瑜:“公瑾,荊州城防如何?”

“銅墻鐵壁,固若金湯。關羽橫刀向北,卻注目於東。”周瑜目視魯肅,簡短地回答。

“注目於東……吳?”魯肅驚訝地瞪大了眼睛。

“正是。”

“為何如此提防我們?孫劉兩家是盟友哇,荊州可是我們借給劉備的。”

“那是主公失策,人家早將它視為己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