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四章 記仇的徐傑(第2/3頁)

這種超前的思想,對於徐傑而言算不得什麽,但是對於朝堂之上其他人而言,已然是極大的沖擊。

沖擊到連夏文都聽得愣起了神,他顯然聽懂了徐傑說的是怎麽回事,卻一時之間不知如何回答。

夏文愣了片刻,掃視了一下台下眾人,已然知道氣氛有些凝重,臉上堆出了笑,說道:“昔日歐陽公就是以賦稅改革之法富國強兵,今日太師又奏賦稅改革之法,諸位可有什麽意見?”

在場眾人,皆是不語,連謝昉都在皺眉沉思。在場眾人多是高官,高官下面自然還有錯綜復雜的勢力,還有許多小官。甚至這些高官,也是從小官過來的。

達官顯貴的好日子,主要也靠著這些錯綜復雜的勢力關系,靠著那些小官。小官們管不到錢糧了,達官顯貴們的豪奢又從哪裏來?

這完全就是釜底抽薪,抽了整個既得利益階層釜底的薪。

徐傑就這一番稟奏,似乎依然把自己放在了在場所有人的對立面上,甚至是天下所有讀書人的對立面,讀書進學考科舉做官,真正想著要為生民立命萬世太平的遠大抱負者畢竟是少數,更多的還是光耀門楣,發家致富。甚至連徐狗兒的那些小收入,究其真正的源頭,大概也是這麽來的。

徐傑稟奏完,回頭看著在場所有人,眼神犀利非常。

台上的夏文,也在思索,夏文想得清楚徐傑此法的好處在哪裏,更知道徐傑一旦做成此事,自己這個皇帝才是那個最大的得利者,所有夏文又開口說道:“謝相覺得太師此法如何?”

謝昉聞言,看了看徐傑,答道:“臣以為,太師之法,若是真做成了,當真是有史以來最大的壯舉!臣附議!”

徐傑聞言與謝昉點頭致意一下。

夏文又問:“吳相覺得太師此法如何?”

吳仲書聞言,微微沉默,答道:“太師此法,於國有益,就是真正改革起來,千難萬難。想來太師也知其中難處,若是難處解決不了,只怕難全其功。”

吳仲書之言,是聰明人說的話,兩不得罪。但是也說到了正題,要與天下所有官員作對,能成嗎?誰又替徐傑去做成?

徐傑已然答道:“吳相公不必擔憂,成與不成,只在決心!緝事廠有一把刀可保證此事必成!”

一把懸在所有官員頭上的刀,何其有用?

只是徐傑這一語,滿場嘩然。

激進如徐傑這般的人,大華朝三百年,從來沒有一個。甚至漢唐以下,也從未出過一個。

曾幾何時,哪朝哪代,士大夫頭上還有了一把刀?

連夏文這個正統的讀書人都聞言一愣。緝事廠什麽時候變成了士大夫頭上的刀?

驚訝不已的夏文連忙開口說道:“太師,這般是不是有些不妥,天下之大,就怕……就怕有個萬一,萬不可一個不慎,動搖了江山社稷之本。”

夏文所想,若是天下官員都得罪了,憤怒之下做出什麽事情,那這江山社稷豈不是立馬分崩離析?

不想徐傑說出了更加讓人震驚的一語:“陛下,從古至今,千百年下來,可曾聽過有文人造反的事情?又可曾聽聞過文人造反得勢的?”

徐傑一針見血,許多時候,事情就是這麽本末倒置。皇權最在乎最照顧的人群,是最不可能造成國家動蕩的群體。真正造成國家動蕩的群體,反而是皇權在大多時候不照顧的人群。

秀才造反,就是個笑話。

徐傑心中,那些文人,就是可以得罪的,怎麽得罪都沒事,往死裏得罪也不會造成國家動蕩。

徐傑這麽一語,滿場彌漫著一種氣氛,一種敢怒而不敢言的氣氛。

連謝昉聽得都微微皺眉,因為徐傑語氣中有一種看不起文人的含義在其中。好在徐傑自己也是個文人,還是個名聲不小的文人。

夏文這個文人心中卻也覺得徐傑太過激進了一些,回旋一語:“太師的意思可是說文人讀聖賢,最是忠君愛國,所以必不可能行禍國之事?”

夏文似乎在給徐傑一個台階下。

徐傑答了一語:“回稟陛下,臣之意乃是說,以刀成事,無甚後患!可行之!”

夏文額頭上的汗珠立馬落了下來,連忙用手擦了擦,左右問道:“諸卿可有異議?”

無人應答,卻是無數聲音在小聲議論。

徐傑已然開口:“陛下,那就依此法改制,臣今日便著手開始。”

夏文並不說話,只是輕輕點點頭。

朝會散去,謝昉與徐傑慢慢行走,走得幾步,謝昉終於開口說道:“太師,如此手段,於國有益,於你自身,卻是大禍啊!”

謝昉臉上有擔憂之色。

徐傑笑道:“先生,於我而言,唯有刀兵加身,才是禍事,其余之事,皆算不得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