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三章 治大國(第2/3頁)

徐傑也側臉點頭回應,不苟言笑。

宮門大開,徐傑邁步往前,今日與以往不同,以往這上朝的路上,必然三五成群議論紛紛,今日卻是噤若寒蟬,唯有腳步之聲,好似腳步之聲都被人故意輕微了聲響。

徐傑佩刀,儒衫,玉簪發髻,抱著笏板,站在了高台之下最頭前。

頭前竟然還有一把座椅,徐傑盯著座椅看了片刻,又擡頭看了一眼,龍椅禦案之上的仁德大隆又掛了上去。

看完仁德大隆金光閃閃之後,徐傑撩起裙擺,落座而下。

皇帝駕到,群臣萬歲還未呼出,皇帝已然先開口:“不必多禮,有事一一奏來。”

梁伯庸先奏了登基大典之事。

待得奏完,皇帝看著徐傑,徐傑看著皇帝。

兩人就這麽對視了片刻。夏文好似在等徐傑定奪。

徐傑開口:“還請陛下定奪此事。”

夏文稍有驚訝,開口說道:“梁卿速速辦妥就是。”

吳仲書看了看大殿落座的徐傑,上前稟道:“陛下,太師,朝廷乃江山社稷之樞紐,三省乃朝廷之樞紐,如今三省主官從官多有空缺,還請陛下與太師定奪此事,以免政事不暢,國事懈怠。”

夏文又去看徐傑,徐傑直接開口:“還請陛下定奪。”

夏文聞言面色一變,這回不是略微了驚訝了,夏文心中已然翻江倒海,不知徐傑到底在想什麽。更不知徐傑為何要把這般大事推到自己身上。

徐傑親口與夏文說要只手遮天,如今定奪相位重臣的時候,徐傑卻不開口。這是只手遮天嗎?

這是什麽意思?

夏文想了又想,吳仲書眼神在夏文與徐傑身上看來看去,也看不懂個所以然。

還是徐傑開口再道:“陛下,臣與諸位並不熟悉,盲目開口怕是所托非人。陛下對諸位同僚定然比臣要熟悉許多,還請陛下定奪此事。”

夏文終於開口了:“朕對諸卿也談不上如何熟悉,不若此事暫時拖後幾日再來定奪。但是有一人朕倒是極為了解,大江梁伯庸,此乃忠心之臣,可當重用。朕適才想來想去,倒是覺得門下左侍郎之職適合梁愛卿。太師以為如何?”

徐傑答了一語:“陛下定奪就是。”

夏文松了一口氣,看了看吳仲書。吳仲書連忙開言:“臣立馬擬旨,照此辦理。”

梁伯庸已然出得人群,上前大拜:“微臣拜謝陛下皇恩浩蕩。”

這個朝會,氣氛有些怪異。不論何事,徐傑都是閉口不言,等待夏文開口定奪。這讓夏文有一種戰戰兢兢如履薄冰之感。

夏文本以為今日朝會,合該是徐傑做主一切之事,自己只需要在旁聽著看著學著,沒有想到真正當這個皇帝的第一天,夏文就感受到了皇帝是如此難當。

尚書省,古稱尚書台,尚書省左仆射的公房,徐傑其實很熟悉了,裏面都是歐陽正的東西。

徐傑坐在以往歐陽正的座椅之上,拿起歐陽正的筆,翻看著本該是歐陽正看的公文。

朱砂紅筆,落在那邊鎮請餉公文之上,下筆幾個字,著戶部照此辦理,兵部輔之。

幾個字落筆之後,徐傑卻並未合上公文,本來一看是邊鎮請餉的公文,徐傑想也不想就同意了,因為徐傑剛從邊鎮回來不久,那裏奮勇的將士,合該給錢給糧。

但是,但是如今徐傑坐在了這個位置,卻想得多了起來,給錢糧是應該,但是這錢糧怎麽給就是個問題了,還有就是徐傑想起來大同府已破,那常凱的家財都到哪裏去了?

錢可以給,卻不能就這麽不明不白的給,也不能就這麽簡單給下去,要監督這些錢的來龍去脈,誰拿了,誰領了,領去又給了誰?

所以,徐傑又提筆,把剛才自己寫下的幾個字劃拉了,把奏折放到了一邊,開口喊道:“來人。”

門外當班的衙差走了進來:“小的在。”

“召緝事廠杜知。”徐傑一邊拿起另外一份公文,頭也不擡。

“太師稍候。”衙差已然出門飛奔而去。

治國,徐傑是個新手,治國之道,不是那幾句言語,不是那幾個定奪決策。治國,何其復雜,什麽治大國如烹小鮮,都是笑話。治國就是一個極其復雜繁瑣的事情。

政治鬥爭,成王敗寇,勝則大權在握,敗則一命嗚呼。但是勝了之後呢?勝了之後的責任又何其巨大?

就如徐傑坐在這張椅子上,再也擡不起來頭,再也離不了這個座位,門外雲卷雲舒,門外日頭西斜,脖頸麻木,腰酸背痛,似不見天日。

只有那一聲一聲的話語。

“來人,召戶部尚書。”

“來人,召禦史台中丞。”

“稟告太師,禦史台如今沒有禦史中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