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一章 趙王,討封(第3/3頁)

這位皇帝陛下,此時興許需要攤開一張大地圖,讓歐陽正指著地圖慢慢解說,他才能知曉歐陽正說的是怎麽一回事。

一個皇帝,連自己這個巨大的國家到底是個什麽樣子都沒有一個確切的了解。文不成武不就,實在不假。夏銳這輩子沒有出過京城,大概這輩子也沒有認認真真看過地圖。

歐陽正點點頭:“陛下,封其為王,乃是緩兵之計,也是惑敵之策。李啟明之事剛完結不久,先皇又賓天而去,陛下剛登大寶,事情來得太過突然。必須要從長計議。”

夏銳想了想,說道:“不知還有什麽要從長計議,而今已然是賊人造反,不遵皇命。王元朗不是有大軍在太原嗎?何不直接命王元朗進軍大同,剿滅反賊!此時不與反賊勢不兩立,還縱容與他,豈不是助長賊勢?”

“陛下,大軍出征,並非簡易之事,且不說錢糧調度,攻城器械也要打造,各方人馬需要征發,皆要有個準備的過程。大同乃邊鎮要地,大戰不可輕起,要麽不起戰端,任其擁兵。若是戰端一起,必要一擊而成。一旦拖入持久局勢,常凱必然反復,萬一常凱當真放室韋人入關,那才是後患無窮。還請陛下聽從老臣之言,先示敵以弱,待得萬事俱備,再開戰端。”

歐陽正的意思也並不復雜,常凱在大同,要麽不開戰,忍著他。一旦開戰,就要勢如破竹,短時間內就解決問題。不能把戰事拖成持久戰,持久就會生亂。不能給常凱時間去與室韋人討價還價,也不能給室韋人集合大軍的時間。這樣才是穩妥。

如何一擊而成?那就要方方面面準備妥當,一切能準備的都準備好,這樣才有一擊功成的可能。

夏銳又想了想,想起了常凱上奏討封的奏折,奏折裏面暗示的威脅話語,讓這位皇帝陛下怎麽都覺得自己這個天下之主的威嚴受到了挑釁,開口一語:“歐陽公,這般無君無父的反賊,當真就隨了他的意?朕如何也想不過,還要給賊人封王?”

夏銳一邊說著,一邊左右去看眾人。

大學士崔然此時也開口一語:“歐陽公,常凱擁兵討封,若是成了!若邊鎮人人都效仿之,都擁兵討封,那當如何是好?來了個安祿山,豈能不又來個史思明?”

安祿山與史思明,就是唐玄宗之安史之亂。

夏銳連忙接道:“大學士所言極是,來個安祿山,必然又來個史思明,那當如何是好?朝廷豈能與叛賊示弱?天下人見之,還以為朝廷無能,還以為朕無能。”

歐陽正連忙又道:“陛下,此示弱,並非真示弱,而是為了穩住賊心,不使邊鎮長城落入室韋之手,是為了整個天下之安危。待得萬事俱備,拿下常凱,又保邊鎮,才是穩妥之策。”

夏銳擺擺手道:“歐陽公,朕以為,備戰是備戰,封王萬萬不可,一旦如此,必有後患。命王元朗備戰就是,一切備好,立馬剿賊。”

“陛下,若是不封王,就怕常凱心思不安,多方聯絡以保平安,如此怕那室韋早作打算,室韋本是散居草原,聚兵所需時間較長,一旦室韋早有準備,大軍聚起。怕是變數頗多。”歐陽正為何非要把這王封給常凱?

就是怕常凱不安心,一旦常凱不安心,就會與室韋人聯系。室韋人一旦提早收到了消息,信了常凱的一些話語,自然就會提前聚兵。那時候就算滅常凱是摧枯拉朽之勢,也怕常凱最後關頭把早已聚了兵馬的室韋人引進來了。

反之,常凱若是安心一些,便不會真與室韋人有什麽實質性的談判。室韋人也不會輕易聚兵馬,也就給了更多時間給王元朗。

歐陽正把話語說得極為清楚,夏銳看了一眼崔然,揮了揮手說道:“封王之事不可談,豈能讓反賊要挾朝廷?更不可讓他人效仿之。下旨,命王元朗統禦太原宣府燕京三鎮,盡快備戰出兵剿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