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七章 天下文武入轂來(第3/4頁)

也不能怪謝昉多想,有才之人極多,議論朝政的人也不少,口中說著這處當這麽改才合理,那裏當那麽改才有效。話語說出,卻從來不去想說出來的對策該如何實現?該如何操作!

這般的人,謝昉見了太多,也多是年輕人的意氣風發,謝昉也怕徐傑有這麽一番意氣風發,到時候被皇帝問得啞口無言。

就如兵事改革,徐傑說流民為兵不妥,致使軍心渙散,此事要改革。皇帝若是問徐傑,那怎麽改革?

徐傑若是大手一揮,答裁撤之,還引經據典來一句“兵不貴多而貴精”。

皇帝只需要問一句:“裁撤之後怎麽辦?如何安置?”

自謀生路?時代有別,這個時代讓當兵的去自謀生路,打工沒有工廠,生意沒有本錢,幹活沒有手藝,就算是去當佃戶,也是一個蘿蔔一個坑,短時間內哪裏多得出這麽多的田地讓人租種?

賣身為奴?且不說有沒有這麽多人去買這些看起來就不那麽老實的軍漢回家為奴,即便有人要買,又有幾個人願意賣身為奴?

最後,山林裏盜匪忽然多起來了,劫掠鄉裏、殺人放火的多起來了,興許就有人造反了。

好在徐傑,真有一些深思熟慮。先裁撤那些關系戶,不幹活的。再嚴格名冊與空餉空額,再確保糧餉的足額到人,之後的事情,再一步步來。

即便是這幾樣事情,想要實行起來,也不是那麽簡單。也足夠徐傑想破腦袋。上有政策,下必有對策,何其艱難。

第二日禦書房,皇帝當面,依舊咳嗽連連。

這一次進宮,再也沒有人作陪了,謝昉沒來,歐陽正也沒有來。徐傑一人入宮面聖。

皇帝當面所言,不過問兩件事,一件事就是徐傑策論所言之策,另外一件事情就是其中可行性,以及怎麽去做。

徐傑不斷作答,答得口幹舌燥不止。

老皇帝連連點頭,也在沉思,口中卻誇了一句:“歐陽正教了個好學生。”

徐傑只是拱手。

老皇帝夏乾開口又問:“誰人為冗?”

老皇帝一語中的,問的就是怎麽分辨誰是那冗兵冗余冗將,這才是問題的關鍵,說要裁撤冗兵冗余冗將,其中自然是有好處的,也能安定人心,那些坐在家裏拿錢的人沒有了,幹活的人才會心理平衡。

但是怎麽分辨這些人?誰去分辨這些人呢?這才是問題關鍵。

這個問題實在為難,到得實際情況上,關系戶靠的就是關系,打不破這些關系的保護,怎麽可能做成這件事?

徐傑也想,皺著眉頭想。

便聽老皇帝夏乾又問:“空額空餉,如何查證?”

徐傑還是在想,並未立馬答話。

老皇帝夏乾嘆了一口氣,看著徐傑不答話的樣子,擺擺手說道:“你已身為舉子,春闈在即,當好好備考,如此才能為朝廷所用。今日就到這裏吧,以後再談,你便先回去備考吧。”

夏乾四十歲才登基,登基之後也與歐陽正意氣風發一段時間,也自己真正做過事。更明白許多道理,治國之道,不在策如何高明,而是在這些策如何實施。歷朝歷代,開國有盛世,在於國家初建,上下一心,朝廷威勢正隆。天長日久,就慢慢不是那麽回事了。

老皇帝夏乾對於徐傑的奏對,顯然是滿意的,大概也知道其中的困難,不是這個年少的徐傑能一人一言解決的。

徐傑聽得老皇帝讓他回去,卻並沒有動身。

老皇帝已然起身,見得徐傑未動,開口問道:“你還有何事要奏?”

徐傑並非沒有解決之策,只是這辦法徐傑剛才還在考慮要不要直接說出來。此時皇帝再問,徐傑定了定心,往前走了兩步,開口說道:“陛下,學生有一策,可解決此事。”

老皇帝聞言一愣,便是老皇帝自己都覺得難以解決,徐傑卻說有辦法解決,老皇帝雙眼精光一閃,便也不坐了,只是開口道:“且說來聽聽。”

徐傑聞言點頭,深吸一口氣,答道:“陛下,自古法不容情,當重典而治。”

老皇帝剛才還有一些欣喜,以為徐傑有什麽驚世駭俗的高明手段,此時聽得徐傑之語,笑了笑道:“法不容情啊,可惜有人容情!罷了罷了,便說到此。”

冗兵冗將,看起來是勛貴之事,但是其中不知有多少文官牽扯,利益問題,從來都是如此。法不容情人容情,就是這個道理,若是隨便就解決了,皇帝還用來問徐傑?

徐傑卻是不罷休,又道:“問題症結,只在執法而已。”

老皇帝聽到這一句,面色又嚴正幾分,問道:“執法?大理寺?刑部?禦史台?”

徐傑搖搖頭:“陛下,大理寺、刑部、禦史台。皆是拿筆執法的衙門,陛下需要拿刀執法的衙門。如此,萬事皆可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