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五章 大江的夏,秋闈的秋(第3/3頁)

三題:致天下之民,聚天下自貨,交易而退,各得其所義。

首題就是《大學》的開篇,極具發散性,作答的自由性很高。第二題說的是中庸,君子當以中庸之道,對所有的事情都要有不偏不倚的態度,才是真的厲害。第三題出自周易,說的就是經濟活動。

這樣的考題,並不迂腐,第一題較為自由,第二題說行為道德,第三題說經濟活動。

徐傑想了又想,第一題論不好容易不知所言,第二題論不好就會出格,第三題正好。

徐傑動筆,寫貨幣理論,寫交易中貨幣的發展,貨幣的價值,以及貨幣的崩潰問題。其中有銅少問題,有銀少問題,以及紙質貨幣的出現與崩潰問題,也涉及信用問題,以及貨幣發行與本位問題,乃至於一套比較簡單的貨幣穩定理論。

洋洋灑灑一篇,經義倒是被徐傑寫成了策論。

待得策論題來了,徐傑更是得心應手。

首題:漢唐以來兵制,以今日情勢證之歟。

次題:古之理財,與今日朝廷決算有異同否。

首題問的是漢唐的軍事制度與現在軍事制度的對比。次題說的是歷朝歷代朝廷財政問題與現在朝廷財政問題的對比。

徐傑以往都認為科舉考試,必然是迂腐的考試,必然就是考哪些死讀書之人。連帶秀才考試也還有迂腐之嫌疑。到得今日,徐傑方才真正知道,皇帝也不是傻子,皇帝知道國家要什麽人才,皇帝更知道國家該選撥什麽樣的人才。

歷朝歷代,能人輩出,被歷史反復拿出來說的,往往是那些失敗者。那些穩定國家,開拓創新之人,反而被人說得少。以至於人們都認為古代人都是迂腐不堪的傻子。一個朝代幾百年,雖然有盛有衰,但是這幾百年的維持,豈能是一幫傻子能做到的?

出將入相者,豈能沒有過人之處?

徐傑興起,提筆就答,一答兩篇,竟然把兩題都答了。

漢兵制,乃全民皆兵,乃衛兵、戍兵,役兵。中央軍為衛兵,邊防軍為戍兵,地方軍為衛兵。制度上每個男子都是兵,這也是導致漢末三國群雄紛爭的原因之一。

唐乃府兵制度,也有點全民皆兵的意義所在,唐的軍功爵制度也極其完善,對於軍漢功勛的獎勵也是極為豐厚的。但是也導致了軍鎮割據問題,也是安史之亂的原因之一。

大華兵制,禁軍為主,廂軍為輔,以文人為主官,以武人為輔助,招兵渠道參差不齊,甚至招流民入伍以賑濟災民。大大防範了擁兵自重之亂,也促進的內部的穩定,卻也導致了軍隊戰力低下。其中原因許多,徐傑也闡述了許多,也自己設計了一下軍事制度的小小改革。

國家理財之道,徐傑淺淺分析了許多,但是加入了一個概念進去,那就是真正的財政預算與決算制度,預算決算之法,能解決許多問題,甚至能更好的調配資源。

兩篇答完,徐傑心情大好,便也覺得十拿九穩。

其實已然考了三日,一般的考生,早已昏天暗地,面黃肌瘦,雙眼無神。此時練武的好處也就顯出來了,徐傑走出考場之時,依舊精神奕奕,滿面紅光。

只待回家等榜,當是榜上有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