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當殺王維!(第2/2頁)

人心也是如此,趨利避害,常人看來,夏翰當皇帝,似乎真的比別的皇子更多了幾分勝算。為夏翰效力,便也是為將來的皇帝效力,也是從龍之功。

出得穹窿山,徐傑便也直奔杭州而去,正事暫時忙完,便該是徐傑自己的消遣了,等那大潮起,還遠著。

卻是血手王維隨後也下了山,直入蘇州城。

蘇州去杭州,有運河,可一船而達。卻是這一回徐傑再未坐船,船只再大,不過也是方寸之地,坐久了實在無趣。

陸路而行,沿著太湖走走,欣賞太湖山水色,也見識一番江南風土人情,才是樂趣。

為何江南織造發達,便與這養蠶有關,蠶對於溫度濕度要求極高,要大規模養蠶,江南之地最為合適,春季便是養蠶的季節,剛剛長出來的桑葉,極為鮮嫩,水分足夠,營養豐富。

采桑的女子,沿著道路兩旁,到處都是。春蠶幼蟲孵出,到結蛹,不過月余即可。便是月余,就有生絲而出,紡織與染色,便是綢緞,加繡圖案,那便是富貴的象征,也就是這錦繡。

這個時候,便也開始有商人下鄉,開始收生絲入城。隨著商人而來的,還有稅丁,倒是這些稅丁並非收的是商人的稅,而是收這些農戶的稅,也是知道各家各戶出了生絲,手頭有了一些小錢,也到要交稅的時候了。

稅丁倒也不是要挨家挨戶親手去收稅,只需要找到村落鄉紳,便可完成差事。

衙門裏的稅丁,下鄉來收稅,自然神氣十足,五六個人負責幾個村落,一番差事,便是這些稅丁也能賺得盆滿缽滿。

徐傑看著身邊偶遇同行的稅丁,一個個肥頭大耳,穿著紅青相間的差役服裝,帶著氈帽,腰間別著腰刀,不禁也想起了每年到得秋季上徐家鎮收稅的稅丁,想起了往青山縣城了運去的一車一車的田賦糧食。

“天色都黑下來的,還要往胡家村走一趟,每年就是這胡家村窮得叮當響,三杆子打不出個棗來,當真都懶得去。”一人說道。

另外一人也答:“可不是,霍家鎮子丁口多,又富庶,霍家老太公還極為大方,今年霍家的差事卻給那韓捕頭搶去了,朱捕頭,是不是你給縣太爺的拜年禮少了啊?”

最頭前那人大概就是朱捕頭了,聞言嘆了口氣,答道:“弟兄們今年跟著我,吃虧了。老韓那廝今年當真是舍得,拜個年就送出了三百兩,這叫老子如何想得到,老爺豈能不把好差事都給他?”

便聽人答:“此番回去,當尋個由頭補個禮,街面的差事也該分一分了,別到時候好差事都給韓捕頭搶去了。”

朱捕頭點了點頭,心中卻也肉疼,但是又知道這禮還是得補,面色微微有了些狠厲,只道:“今夜就宿在胡家村了,非把那胡老頭好好整治一下,多打他幾杆子,讓他多落幾個棗出來。”

就在一旁的徐傑,邊走邊聽,便也聽得真切,擡頭看了看天色,便也是宿夜的時候,加快了些步伐,走到了這些稅丁的頭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