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一章 不留(第2/2頁)

“有三條路,分別對應上中下三策。”

“你是要讓我選擇嗎?”

“獻計在我,用計在寧王。”

“你說。”

“趁士氣正盛,寧王可率兵返回江東,解石頭城之圍。”

“這是什麽策?”

“下策。解圍之後能保一時平安,寧王的格局與如今梁王相仿。”

“嘿,梁王投機取巧之徒,避亂求安,趁虛而入奪占冀、並二州,就自以為是一方霸主了,其實不堪一擊,我不學他。”

“糧草充足,寧王可率兵速回荊州,攻奚家一個措手不及。”

“這是中策?”

“是。”

“比現在的梁王如何?”

“寧王如能攻下江陵城,逆江而上,與益州結盟,收攏江上船只,依靠天塹自守,形勢將大大好於現在的梁王。”

“還剩一條上策。”

郭時風沉默一會,“聽徐礎的勸說。”

“郭先生之前好像不太同意他的說法,怎麽突然改主意了?”

“寧王若要據守東都,上上之選乃是暫且向單於稱臣,借賀榮之名北攻梁王,當然不能參與襄陽之戰。”

“你怎麽早沒說這條計策?”

“沒來得及。”

“哈哈,我已經忍夠了,不會再向單於稱臣。”

“不占東都,也不稱臣,則寧王的上策就是率大軍前往襄陽,兵將一定要多,不能像梁王那樣,只派一兩萬人,還遲遲不肯到位。”

“守襄陽究竟有何好處?”

“荊州群雄多在襄陽,寧王率大軍前去,樹立威名,盡收諸軍,則奚家不戰自敗,若能守住襄陽,擊退並州軍與賀榮部,則威震天下,勝過奪取兩三州之地。”

“在你們謀士嘴裏,什麽事情都簡單至極,又是‘不戰自敗’,又是‘威震天下’,其實真做起來,千難萬阻,沒一件容易。”

郭時風已經恢復常態,笑道:“所以我們不勸世俗之輩,也不勸知足常樂的尋常英雄,非得是寧王這樣的人,心懷大志,敢想人所不敢想,敢為人所不敢為,我們嘴裏的簡單,只對寧王簡單,換一個人,怕是連聽我說完的膽子都沒有。”

寧抱關大笑。

說話間,一行人已回到北城營地,一路走來,寧抱關的酒又醒幾分,也不睡了,進入議事廳,召集諸將,下達一連串命令,空閑時仍與郭時風論說時勢。

屠殺潘氏的將士回來復命,寧抱關平靜對待,沒將此舉當成大功,單獨留下宗明義,說:“你今晚頂多算是糾錯,不算立功。”

“是,懇請寧王派我攻城掠地。”

“暫且恢復你的將軍名號,帶你本部人馬前往襄陽,邀戰並州軍,許勝不許敗。我帶大軍隨後,寧軍之名取決你這一戰。”

宗明義大喜,慨然道:“死戰而已。”

諸將退下,寧抱關稍有些累,但是仍不願入睡,向郭時風道:“上策雖好,但是仍有一個問題:盛家。”

“徐礎自稱能讓盛家退兵,甚至發兵前來援助襄陽……”

寧抱關搖頭,“我不相信徐礎,他比你本事大,但是不肯歸順於我,心在它處,若是對他言聽計從,必生大患。”

“寧王明鑒,這正是我所擔心的事情。”郭時風的心緊張多時,終於生出一股舒暢之感。

“我去襄陽,不是因為徐礎,而是因為你,郭先生說這是上策,我才肯相信。”

郭時風有些感動,但是守住了謀士的風度,沒有下跪謝恩,上前道:“徐礎終不肯為寧王所用,不如……”

“他雖不肯為我所用,我現在卻有辦法用他,等到全無用處的時候,再殺不遲。”寧抱關說起“殺”時,沒有片刻猶豫。

“我明白寧王的用意。嗯……不能讓徐礎回去見梁王,也不能派他去淮州,寧王若要物盡其用,不如遣他去益州。”

“益州?”

“甘招在益州稱王,據說兵多將廣,積糧甚多。寧王要憑江固守,早晚需與益州結盟,不如先讓徐礎前去借兵,算是打聲招呼。成則寧王受益,不成的話,甘招似無大志,留不下徐礎。”

寧抱關點頭,“是個辦法。”

寧抱關打個大大的哈欠,郭時風告退,寧抱關又道:“我突然想起來,徐礎那個所謂的朋友……”

“昌言之。”

“既然姓昌,應當是江東七族之人吧?”

“是,曾經徐礎手下為將。”

“天亮之後,召他前來見我。”

“寧王不可大意,徐礎其心難測,留一名吳人在身邊,或有異志,他可是曾經刺殺萬物帝的人!”

寧抱關冷笑一聲,“我就是弄清楚徐礎在想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