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九章 執政

孟僧倫、宋星裁、王顛三人先後進來,一字排開,拱手行禮,沉默不語。

徐礎起身相迎,笑道:“又是那件事?”

自從降世軍五王派來使者之後,吳軍諸將就頻繁勸進,希望徐礎稱王。

宋星裁道:“大都督明天就要帶兵去與降世王匯合,到時候我軍無王,豈不是矮人一頭?”

王顛道:“群雄並起,吳國並未落於人後,該有一王,便是降世軍五王,也願意看到大都督稱王。”

徐礎微微一笑,寧抱關的確在信中勸他速稱王,可那只是試探,寧抱關早已將江東視為己有,斷不會與他人分享。

孟僧倫道:“大都督才智過人、功勛卓著,滿軍公認,非大都督誰可稱吳王?”

“我乃改姓之人,非吳皇嫡孫,而且我已承諾,必要尋得吳皇後人,奉其為王,言猶在耳,怎可背信?”

若是在汝南城,官兵到來之前,徐礎假意推辭幾次,很快就會接受王號,與官兵交戰之後,他卻不那麽著急了。

所有義軍,包括五王與吳軍,都面臨一個嚴重的問題,從未得到解決,反而越來越明顯,這讓徐礎很不安,而且吳軍還單有一個致命漏洞——缺少大將,全靠徐礎一人的計謀勉強支撐,鮑敦是可塑之材,可他有傷在身,留鎮汝南城,沒有跟來。

那三人卻不在意這些,來之前早已商量好,孟僧倫道:“徐氏當年慘遭屠戮,幸存者寥寥無幾,不知躲在哪裏。尋找吳皇後人絕非易事,七族從未放棄努力,這麽多年也沒找到線索。大都督乃公主之子,親為吳皇報仇,既已改姓,當可繼承大統。若神明另有安排,讓咱們找到真正的吳皇後人,大都督自可決定是否禪位。”

徐礎還是搖頭,他曾經極度渴望一個王號,事到臨頭卻覺得時機不對。

王顛道:“不如這樣,大都督稱‘吳假王’,王號以鎮四方,‘假’字則表示虛位以待。”

宋星裁立刻道:“不好,‘假王’說出去讓人笑話。”

王顛道:“‘吳執政王’如何?代吳王執政,然後還之。”

大家心裏都明白,執政王是不可能歸還王號的,何況這位“吳王”連影兒還沒找到。

徐礎沉吟,三人苦勸,說到慷慨處,孟僧倫指天發誓,大都督若不稱王,他與麾下將軍不願參戰。

“其他將領怎麽想?”徐礎問道。

見大都督口風松動,三人大喜,宋星裁道:“諸將皆願奉大都督為王。”

“我去叫人進來。”孟僧倫轉身出去,馬上就帶進來十幾名將領,七族、小姓、荊州、汝南鮑氏各有三五人,齊聲道:“臣等叩見執政王。”

眾人這要就跪拜,徐礎急忙讓開,說道:“承蒙諸位擡舉,推我為大都督,又要奉我為王,盛情難勸。況時事艱難,吳軍草創,非王者不可安撫。唯有一條,諸位同意,我便接受王號,若不同意,還是維持現狀為好。”

眾將也不問條件是什麽,七嘴八舌地表示同意。

“‘吳執政王’四字甚好,對外稱王,對內,諸位請稱我‘執政’或是‘大都督’,不可自稱‘臣’。”

眾將互相看看,孟僧倫道:“暫時先這樣,至少讓外人知道,吳軍有王,非無主之人。”

事情就這樣定下,眾將宣告全軍,改換旗幟、刻寫新印,然後派出使者傳告義軍諸王。

吳軍分為兩部,步兵仍留守少陽門外的軍寨裏,加固圍堵,做堅守之備,徐礎則率領全體騎兵與少量步兵前去與降世軍匯合。

吳軍創建沒多久,騎兵更是粗糙,馬匹大都是官兵留下,多數吳軍將士僅僅能夠騎乘而已,徐礎帶他們出征,一是以戰練兵,二是炫耀軍威,與另外幾支義軍相比,吳軍最為弱小,必須虛張聲勢,才能擡高地位。

徐礎頻繁巡營,盡可能提前將大事小情都安排好,直到下午,才吃上當天的第一頓飯。

唐為天從外面進來,“公子……大都督……執政……那個王……唉,真是麻煩。”

“揀順嘴的叫吧。”徐礎笑道。

“大都督,我喜歡這個‘大’字。呃,那個張問璧想見你一面。”

張問璧本是寧抱關的幕僚,隨徐礎一同循行南路義軍,與其說是助手,不如說是監視者。

徐礎沒將他太放在心上,“讓他進來吧。”

張問璧身子虛弱,經過這些天的勞累,越發顯瘦,身子向一邊傾斜得更加嚴重,像是腰上受了重傷,一進來就前趨幾步,跪下磕頭,“小生張問璧,叩見大王。”

“‘大王’不敢當。”

“叩見執政。”張問璧又一次磕頭,與唐為天不同,他心裏知道該怎麽稱呼,口稱“大王”純粹是為試探。

“張先生既是故人,可不必拘禮,起身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