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三章 大軍南下(第2/2頁)

這次西夏舉國動員,準備動用三十萬大軍攻打宋朝,除了原有的十萬邊軍外,實際上就新征發了二十萬後備軍。

其中十萬後備軍兩次慘敗,全部葬送在河套,還有十萬大軍則分布在各州府,梁太後就是緊急征調這十萬後備軍勤王。

南面邊疆的十萬大軍不能動,一旦調走,外面的三十萬宋軍肯定會全面殺進西夏腹地,河西走廊的五萬軍隊也不能動,否則河西走廊不保。

形勢十分危急,西夏的高官重臣也顧不上其他州府是否空虛,這個時候,保住京城才是第一次重要。

第一支抵達興慶府的勤王軍隊,是定州的一萬後備軍。

定州位於興慶府北面約五十裏處,是興慶府的北大門,平時有一萬守軍,由於宋軍數百艘戰船兵臨興慶府城下,這就很容易給西夏朝廷造成一個錯覺,那就是北大門已經沒有意義了。

對於西夏朝廷而言,定州確實沒有作用了,既不能攔住宋軍主力南下,也不能攔截宋軍的後勤隊伍,只能孤守城池,所以西夏朝廷毫不猶豫地將定州城的軍隊調回興慶府。

但後果卻很快出現了,一萬宋軍迅速開進定州城,不料,宋軍進城後,卻遭到城內軍民激烈抵抗,宋軍傷亡近千人才徹底占領定州。

範寧隨即下達命令,殺光了城內十四歲以上的所有男子,共計五千六百余人,這道命令後來便成了範寧最大的一個政治汙點。

……

兩天後,範寧率領十萬大軍進駐定州,將定州作為宋軍的後勤基地,這卻是西夏朝廷沒有想到的,他們認為定州對他們沒有意義了,卻忘記了定州對宋軍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宋軍占領了定州,也就在西夏的腹地紮下根基了。

……

西夏的興慶府周圍分布著幾座大城,北面的定州,南面的順州、靜州、懷州和靈州,一共五座大城拱衛著都城興慶府。

這五座大城,只有靈州在黃河東岸,其余四座大城都在黃河西岸,黃河西岸又大大小小分布著數十條運河和河流,形成了一片稠密的水網。

水源豐沛,土地肥沃,光照充足,使這片遼闊的土地在歷史上一直被稱為塞上江南,成為西北地區最富庶的地區。

靈州又叫做西平府,位於五城中的最南面,它位於黃河東岸,一旦宋軍從南面殺入西夏腹地,首先就要兵臨西平府城下,所以西平府又被稱為興慶府的南大門,駐紮了兩萬後備軍,並在城內囤積了大量糧食。

既然北大門定州已經放棄了,西夏朝廷為了最大限度保存兵力,便下旨讓西平府的兩萬後備軍也趕赴興慶府勤王。

西平府的兩萬軍趕赴興慶府卻和其他四個州不一樣,它需要渡過黃河。

謀定而後動,宋軍在出兵之初便盯住了西平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