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一章 家增兒女

四天後,範寧抵達了揚州,揚州在兩年前被貨物中轉重地後,這兩年發展極為迅猛,尤其是沿江地區,出現了十幾座大型碼頭和數百座巨型倉庫,各州舟楫多如牛毛。

範寧的三千石坐船在運河上航行,運河上舟楫如織,一支支船隊運載著沉甸甸的各種貨物北上,上面蓋著厚實的油布,看不出是什麽貨物,不過很有可能是琉球府和呂宋府運來的各種熱帶水果,或者就是呂宋府的第一季水稻。

運河裏船只太多,航行變得有點緩慢,向遠處望去,兩岸分布著大片的稻田,遠處是一座座精致的小村莊。

揚州早已普及了雙季稻,產量很高,畝產達四百斤,是小麥的一倍。

這時,範寧忽然意外看見了大片玉米,讓他一陣驚喜,揚州也開始種玉米了。

前年,範鐵牛的玉米獲得了豐收,去年他在自己的五千畝土地上全部種上玉米,劉院主也在自己的三千畝土地種了玉米,兩人種的玉米去年再次獲得豐收,畝產玉米粒達千斤,頓時轟動了平江府,平江府迅速上報朝廷,朝廷極為震動,相國韓絳和富弼親自帶著數十名官員趕到平江府實地查看。

當確定玉米產量為真實後,整個朝野為之振奮,抗旱、高產,這簡直就是為北方旱地準備的糧食,從今年開始,陜西路和河北兩路的每個縣都選定了一定土地開始試種玉米,範鐵牛也因此被授予伯爵,賞銀萬兩,劉院主引推廣有功,也被授予子爵。

他的另一個產品南瓜也已在江南地區推廣,京城去年秋天上市了,一個南瓜售價達十貫錢,但估計今年開始大面積收獲後,價格就會直線跳水。

範寧沒想到揚州也開始種玉米了,範寧當然知道糧食產量是人口滋生的關鍵,宋朝因推廣占城稻,加上農業技術大大提高,使人口突破一億,清朝更是因為玉米、紅薯、土豆等高產農作物的出現,人口增加到四億。

現在玉米和南瓜出現了,那麽會不會在數十年後,宋朝的人口突破一億五千萬呢!這就為海外殖民創造了人口條件。

……

範寧在揚州見到了朱佩的二叔朱孝霖,就在兩年前,範寧剛剛開始建造新港之時,朱佩的祖父朱元甫終於因病去世,剛剛在成都府上任的朱孝雲只能辭去官職,回鄉為父親守孝,範寧也和朱佩在前年夏天趕回吳江祭祀。

朝廷規定官員的丁憂期最短為兩年,丁憂當然也不是指在親人墓旁結廬住上兩三年,只有極少數人會這樣做,而大部分官員都是在家裏正常生活,很清閑地度過兩年丁憂期。

對於普遍百姓更沒有這麽多嚴格的規矩,按照各地風俗來辦,江南地區比較務實,講究守孝不能誤了農耕生產,一般在親人入土下葬一個月後,便去除孝服,重新開始正常的生產生活,只是每逢祭奠日會趕去墓前拜祭。

朱孝霖在父親去世三個月後,便北上揚州開創他的事業,朱孝霖主要從事倉儲、航運和造船。

他有雄厚的資本做保障,加上他事先得到範寧給的消息,在揚州的長江沿岸大量購置土地,修建了三座可停靠萬石巨船的大碼頭和八十座巨型倉庫,擁有五百石和千石的漕船達數千艘,一躍成為大宋最大的內陸倉儲航運業主。

另外朱孝霖還在京口買下了實力雄厚的楊氏造船工坊,每年可造船上百艘,還能造出萬石以上的海船。

“阿寧,你看那艘大船!”

朱孝霖指著碼頭上一艘體積龐大的海船道:“那就是我們船坊去年造的船王,鳳翔號,三萬石槳船,三十個密封艙,可以在大海深處航行,被明仁那個臭小子搶走了。”

船塢的出現,密封艙技術的運用,使宋朝的造船水平獨步天下,造出的海船能抗擊印度洋上的風暴,極受西方商人的歡迎。

範寧精神一振,“二叔已經能造出三萬石的海船?”

“去年只造出一艘,倒不是能力問題,而是想打出牌子,所以這一艘造得很賣力,用料也毫不吝嗇,前端裝有撞頭,比一般的萬石海船要堅固兩三倍,甚至比軍船還要堅固,所以我們叫它船王。”

範寧笑了起來,“我正好缺一艘坐船,這艘船就給我吧!”

“可這是明仁……”

朱孝霖說到一半就停住了,心中竟有一種幸災樂禍,當初自己不肯賣,被明仁死磨硬纏買去了,現在又被範寧看上,只能說他活該了。

朱孝霖呵呵笑道:“那你就可以直接坐這艘船去泉州了。”

範寧猶豫了一下道:“我還想去吳江拜祭老爺子。”

“這沒有關系,我讓船只先開到明州等你,你去吳江後,直接去明州上船。”

範寧點點頭,“這個辦法不錯!”